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57篇
丛书文集   139篇
教育与普及   3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3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水培“特青”水稻幼苗经0.2及0.4ppm PP333处理5天,植株生长没发生明显变化,但植株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离子外流都发生变化.在根系,~(32)P及~(36)Rb(K)含量显著增多,~(45)Ca含量减少;在地上部,~(32)P及~(45)Ca含量增多,~(36)Rb(K)含量无明显变化.根系~(36)Rb(K)及~(45)Ca的外流显著地受到PP333的抑制.结果表明,PP333主要是提高了水稻幼苗各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并抑制根系离子的外流.  相似文献   
152.
根据水稻群体茎数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茎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并且将参数灰化,建立了灰色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本文还建立了4类品种的参数与气象条件、管理条件的相互关系子模型。  相似文献   
153.
日本防止水稻倒伏新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 《国外科技》1989,(12):26-29
  相似文献   
154.
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改变水稻源、库关系的方法探讨了水稻强、弱势粒结实差异的生理原因。水稻谷粒灌浆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势粒优先灌浆充实。在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可溶性糖、水分含量、呼吸强度及ATP含量变化等均比弱势粒强。谷粒的能障水平与许多代谢强弱呈负相关。此外,谷粒内源ABA有促进灌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156.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研究进展AdvanceintheResearchofBreedingApomixisRiceinChina¥//黄群策(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湘潭411201)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克隆。这种生殖方式受特定基因控...  相似文献   
157.
158.
根据1990年度北方稻区区域试验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将这种方法应用干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9.
1992年3月至1993年11月,我们先后在海南和长沙两地,使用多种化学调控剂处理了不同种类的不育系.结果表明:化学复雄剂对光温敏不育系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结实率可恢复到0.1%~10.0%,且在繁殖季节能显著提高光温敏不育系的结实率,提高幅度达4.4%~18.4%.孤雌生殖诱导剂对所有供试的普通核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孤雌生殖后代不育株均能诱导结实,且与化学复雄剂配合施用时,效果更好,继续深入研究不育系育性恢复的机理及调控技术,可望为杂交水稻育种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0.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杨剑波 《科学通报》1994,39(16):1530-1530
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