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舟  张怀宇 《科技资讯》2009,(24):117-117
本文综述了当前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对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研究。阐述了水生植物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机理。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水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在污水综合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水生植物滤床处理太湖入湖河水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开发了一种将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水生植物滤床(APFB)技术.在太湖陈东港入湖口处进行APFB处理河水的试验结果表明,APFB的最佳水力负荷为4.0 m3/(m2·d),此时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负荷分别为1.3,0.25 g/(m2·d)和170 μg/(m2·d),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28%,50%和73%;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负荷随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PFB的硝化作用高于反硝化作用.研究证明APFB技术净化富营养化地表水具有高效、低成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3.
安徽省水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水生高等植物资源的种类、生境、组成特点、经济价值及植被概况,结果表明本省有水生高等植物44科、72属、138种,其中单子叶植物占优势,分别占科、属、种的40.9%、50.0%、54.4%。各科亲缘关系较远,并且许多科仅有一属的少数种为水生的。其地理成分表明,本地水生种子植物以世界分布属为主,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几乎各占一半,基本反映安徽省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双重性质。水生植被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群落,苦草(Vallisineriaspiralis)群落,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浮萍(Lemnaminor)群落,满江红(Azollaimbricata)、槐叶苹(Salvinianatans)群落,莲(Nelumbonucifera)群落为主。  相似文献   
134.
研究填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活性污泥—水生植物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加工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填料ABR单元的最佳HRT为20 h,有机负荷小于COD 7.8 kg/(m3.d)为宜,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5%;活性污泥法单元的最佳HRT为12 h,进水有机负荷宜保持在COD 0.8~1.2 kg/(m3.d)之间,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1.0%;水生植物单元的最佳HRT为3.5 d,在此最佳HRT下,COD的去除率为42.6%.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9.37%~99.42%之间,出水的COD浓度为38~41 mg/L,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5.
羊昌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调查羊昌河流域范围内的水生植物现状。结果表明:羊昌河流域植物种类较丰富,共有水生植物22科,46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种;被子植物有22科,44种。水深对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水深区域生长着相异的植物类群。水体富营养化指示植物喜旱莲子草、满江红的大量分布,说明了羊昌河流域水体在人为活动干扰下已经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以浮萍、紫背萍和凤眼莲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氮溶液培养处理,研究了浮萍和凤眼莲在控温条件下对氮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三种植物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水体中氮的能力,而以凤眼莲去除氮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去除氮能力大小为:凤眼莲≥浮萍≥紫背萍.  相似文献   
137.
通过2013年6月末、10月末2次调查,在大凌河、小凌河的上、中、下游共采集到水生高等植物有15种,沿岸湿生植物34种。水生植物主要以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的沉水植物为主。小凌河高等植物种类明显少于于大凌河。大凌河的高等植物种类呈现从上游到下游越来越少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凌河从上游到下游环境质量下降的特点。河流沿岸的湿生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且绝大多数为一年生植物,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说明凌河高等植物群落处于受干扰后恢复的演替初期。由于凌河受多种因素干扰的历史较长,群落结构亟待恢复。建议通过进一步的环境管理和工程措施促进水生、湿生植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8.
选取菖蒲、狐尾藻、凤眼莲、睡莲四种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在静态条件下,对采集的富营养化污水进行水培试验,研究单一和组合植物在污水中的长势情况及NH~+_4-N、TP和COD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通过36d的水培试验,单一植物中狐尾藻对NH~+_4-N和TP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效率大小为狐尾藻凤眼莲菖蒲睡莲;组合植物中狐尾藻+凤眼莲对NH~+_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最佳,净化效率分别为84.7%、60.95%;菖蒲+凤眼莲对COD去除效果是最好的,净化效率达到85.74%;相比于单一组分,每种植物的增重率均有所下降,说明混合培养中,不同植物的长势会受彼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在不同水体溶氧条件下存在的差异,为水体中植物残体管理及水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塑料箱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方法,将大薸放入试验箱分别在非充气(NA)与充气(IA)状态,以及室内弱光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水体的水质指标,分析大薸腐解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溶氧条件下植物体分解较快,水质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具同步性,实验初期(1~25 d)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实验中后期(26~95 d)主要水质指标相对稳定。实验初期,IA组NO-3-N、NO-2-N浓度显著高于NA组,PO3-4-P浓度显著低于NA组; 实验中后期,除NH+4-N外,IA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低于NA组。不同生物量水平组间,IA各组中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浓度最大值的时间基本一致; NA各组中NO-3-N、NO-2-N、PO3-4-P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随初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延迟,但NO-3-N、NO-2-N浓度最大值组间差异较小,仅PO3-4-P浓度最大值随初始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增加。【结论】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对植物分解过程水质效应的影响,溶氧浓度对水质的影响更大。高溶氧条件下,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低溶氧条件,特别是实验初期,组间主要水质指标差异较大,实验中后期溶氧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