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改进已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一步考虑弯道二次流及河床结构对泥沙输运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影响;并提出新的非黏性土崩岸模拟方法,使其能模拟边滩的形成.利用改进后模型模拟游荡小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流量、边岸植被、来沙量等控制因素变化后游荡小河的平面形态发展过程;分析讨论其对游荡河型转化的影响,并将结论与现有河型转化理论对比,说明改进后的数值模型能反映游荡河流的形成与转化,为深入研究其转化及成因机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通过三峡建坝前后1950—2013年的水文、泥沙与2003年和2011年的实测河床底形资料对比,试图讨论长江中游宜昌—汉口河段水沙及河床地形等应变量对三峡建坝的响应,为人们理解河流水沙及河床冲淤对超大型水库应变的幅度提供具体案例.三峡建坝后,宜昌站和汉口站年均流量由建坝前的13 850 m3/s和22 650 m3/s(1950—2002)减少到建坝后的12 450m3/s和21 000 m3/s(2003—2013),分别减少10.1%和7.2%;年均输沙量由5.56亿t和4.02亿t(1950—2002)锐减至0.6亿t和1.5亿t(2003—2013),分别减少89.5%和62.2%;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则由35μm(1950—2002)和25μm(1955—1975)减少至4μm和15μm(2003—2010).同时,水流挟沙不饱和能力的增加,引起了河床的沿程冲刷及泥沙粗化,宜枝河段、荆江河段和城汉河段深泓处分别平均冲刷了3.7 m、1.5 m和0.4 m,在主槽刷深的同时,河道浅滩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三峡建坝已导致中游水沙及冲淤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23.
24.
银洲湖水域强潮河段悬移质输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模型、有限元法对银洲湖及邻近水域内的悬沙输运、流速分布、水流平面形态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其中黏性泥沙输运模型考虑侵蚀和沉积剪切应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银洲湖水域的潮流大体上呈现沿航道南北向的往复流,径流和潮流是银洲湖水域的主要动力因素,细颗粒悬浮泥沙输运是该水域泥沙的主要运动形式;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银洲湖水域的潮流泥沙场,可用于实际工程潮流泥沙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25.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与来水来沙条件具有复杂的响应关系,根据黄河下游汛期实测水沙过程及断面形态资料,采用河槽过水面积、来沙系数、同流量水位变化、河相系数变化描述河道萎缩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黄河下游来沙系数增大,同流量的水位进一步抬高,河道过水面积大大减少,河道萎缩进一步加剧,并且河道萎缩与来沙系数有一定的关系,当来沙系数大于某一值后,河道由冲刷转化为淤积,河道过流能力下降;随着河道的萎缩,河床形态会有一定的调整,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6.
综述了河海大学在平原河流水沙动力学问题及河道整治技术创新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含植物水流、沙波床面水沙运动、潜流交换、河网交汇流、桥墩防冲、闸下防淤等基础理论、复杂河网水沙运动模拟与多目标水力调控技术,以及上述理论方法在解决长江、淮河、珠江等流域多个大中型复杂河网防洪、排涝、水运、环境等诸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平原河流治理今后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简述了冲流带水沙运动的基本特征,综述了入渗或出渗、段波紊动、泥沙平流、沉降或冲刷延后以及沿岸流、波浪?冲流相互作用和波群作用对冲流带水沙运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冲流带水沙运动物理实验的实现方式以及物理实验中冲流带泥沙运动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用于冲流带水沙运动研究的2类数学模型,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8.
三峡工程改变了坝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引起水沙过程年内分配变化.河道演变不仅受年际水沙总量变化的影响,还与年内水沙过程密切相关.以长江下游马当南水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还原三峡工程调节前后水沙分配过程,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分汊河段滩槽演变对水沙过程调节的响应.结果表明:(1)棉外洲左槽\"涨淤落冲\"、右槽\"涨冲落淤\"... 相似文献
29.
青海省湟水流域的水土流失危害及河流泥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主要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流域水沙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2001至2005年,黄河下游虽然没有发生较大洪水.但是自2000年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以来,对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进行人为的调节,并于2002年以后每年汛前或汛期下泄基本平槽的水流,形成中常洪水。特别是2003年黄河下游发生了严重秋汛,黄河下游来水量增加,河道平槽流量时间加长.水流含沙量低、冲刷力强,河道整治工程险情不断,防洪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