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综合类   3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以内蒙古小茴香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研究了10 mg/L锌浓度下,不同水杨酸浓度(100μmol/L,200μmol/L)处理对茴香植株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胁迫下,水杨酸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的生长,且高浓度水杨酸对株高生长的抑制较大;高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显著降低茴香植株的生物量累积,但可提高茴香植株的根冠比;200μmol/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促进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水杨酸处理在茴香不同阶段对锌的吸收累积的影响不同;水杨酸处理后,不利于锌在茴香植株体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42.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重铬酸钾为显色剂,在1 mol/L盐酸介质中不经分离测定复方乙酰水扬酸片、去痛片中非那西丁含量,其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 .6 % ,0 .36% ;100 .1 % ,0.26 % ,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43.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4.
对25 d龄的裸燕麦(Avena nuda)植株进行14 d镉(100μM)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植株的干重显著降低。然而,在镉暴露前1 d对植株进行水杨酸(1 mM)或H2O2(5 mM)预处理可有效地缓解镉引发的植株生长抑制。镉抑制生长与植物光合作用的降低和氧化胁迫伤害有关,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二氧化碳同化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抗氧化力等参数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而膜脂过氧化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可被外施水杨酸部分地逆转,但不受H2O2影响;而水杨酸和H2O2均可减轻镉引发的氧化伤害,且与细胞中抗氧化能力的维持有关。镉胁迫明显提高了细胞的脯氨酸含量,而水杨酸或H2O2处理则有效地阻止其升高。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显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活性与各自的分光光度计测得的酶活性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外施水杨酸或H2O2可保护植物抵御适当浓度的镉引发的生长抑制,其中水杨酸的作用是减缓镉诱导的光合作用抑制与提高抗氧化胁迫能力,而H2O2只是减轻镉诱导的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45.
水杨酸对锦绣杜鹃叶片中PAL、PPO及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不同的SA处理时间杜鹃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其中50~100μg/mL浓度的SA对诱导杜鹃PAL、PPO、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但受SA诱导的影响各不同,主要是在对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表达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其中PAL受SA诱导后,活性提高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6.
以8-羟基喹啉和3,5-二硝基水杨酸合成了一种黄色的超分子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此超分子化合物结构得以稳定。抑菌活性测试发现此超分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8-羟基喹啉和3,5-二硝基水杨酸,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7.
将大孔交联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与井冈羟胺A发生胺化反应,合成了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通过对树脂残余氯含量,BET比表面积及红外光谱的测定,对获得的树脂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杨酸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动态吸附与脱附实验表明湿态VACMPS树脂对水杨酸的饱和吸附容量达73.59 g.L-1,树脂可以通过4%NaOH溶液重生.推测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对水中水杨酸的吸附作用是氢键作用,π-π共轭,静电作用及疏水作用共同参与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水杨酸(SA)、褪黑素(MT)、赤霉素(GA)3种辐射保护剂对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的小苍兰进行保护处理,以期减轻植物辐照后的损伤,降低辐照后种球的死亡率,增加其存活率和开花率,为花卉品种培育与改良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9.
水杨酸在诱导番茄抗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叶面喷施水杨酸对于番茄幼苗抗低温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番茄叶片中的SA在常温下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低温下SA质量分数大幅上升,而造成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游离态SA的大量积累.对番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24 h后番茄叶片中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均大量积累,并且积累程度与喷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低温下番茄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被明显激发,但并不足以减缓低温胁迫对植物所造成的氧化损伤.对番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SA预处理,发现0.5 mmol/LSA能够显著提高其抗冷性.0.5 mmol/LSA预处理24 h后,低温下番茄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浓度较对照明显降低,而H2O2质量分数以及CAT,POD,APX,GR的活性则显著上升,叶片内c(AsA)/c(DHA)与c(GSH)/c(GSSG)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我们推测对番茄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SA预处理能够使其叶片中的SA质量分数上升至一定程度,从而诱导H2O2的适量积累,上调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使植物细胞在低温下维持相对稳定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缓解了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了其抗冷性.  相似文献   
50.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豇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干旱胁迫下豇豆(Vigna sinensis L.) 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在干旱胁迫下,经SA和H2O预处理的豇豆幼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含水量都逐渐下降,但经SA预处理的叶片含水量高于同期水处理叶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的叶片酶活性.对三种抗氧化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可知,在SA预处理和干旱胁迫下,除了CAT没有同工酶条带数目的变化外,SOD和POD都出现了谱带数目的改变.以上结果表明,SA使豇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提高,增强了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