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华期水体中DOM组成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水华期原水为实验水样,初步研究水华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DisinfectionBy-Products Formation Potential,DBPFP).利用XAD-8大孔树脂,将水体中DOM分离为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Substances,HIS)、疏水碱性物质(Hydrophobic Bases,HOB)、疏水酸性物质(Hydrophobic Acids,HOA)、疏水中性物质(HydrophobicNeutrals,HOB).4种DOM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分布情况为:HIS最高为10.2mg/L,占原水DOC浓度的72.86%.不同DOM组分的DBPFP实验表明,HIS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Potential,THMFP)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loacetic Acids Formation Potential,HAAFP)分别占4种DOM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之和的63%和31.25%,为主要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由于HIS为水华期水体中DOM的主要组分,且具有DBPFP高、不易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的特点.因此进一步考查了不同氯化条件(氯化剂用量、氯化时间、水体pH值)对HIS氯化生成DBP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BPs生成量与氯化剂用量及氯化时间成正相关.pH对HIS氯化生成THMs和HAAs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实验所选取的pH范围之内,THMs生成量随pH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HAAs产量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82.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x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x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3.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5个采样点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素(MC-LR,RR和YR)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研究了细胞内微囊藻毒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细胞内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素被检出的时间不一致,LR异构体在4月份下旬即可检测到,而RR和YR异构体则要到5月份中旬才能检测到.LR和YR异构体在9月份出现高峰值,而RR异构体在10月份达到全年的最大值.4—9月份,LR异构体含量最大,RR异构体次之,YR异构体含量最小;10—12月份,RR异构体含量最大,10月和11月LR含量大于YR,但是12月份LR未检出,而YR含量比11月份还高.环境因子对细胞内微囊藻毒素的影响也不一致:溶解氧和硝酸盐氮都与3种异构体呈显著负相关;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都与RR异构体呈显著正相关,氨氮和LR异构体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4.
基因转录是细胞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涉及众多分子事件,且不同基因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建立基因转录的模型有助于理解复杂的转录动力学和调控机制.如何构建合适的转录模型依然具有大的挑战性.近年来的实验发现,转录爆发是一类普遍的转录模式,揭示其特征(如转录爆发的频率和大小以及激活态和沉默态的持续时间等)和调控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们相继提出两态模型和多态模型来理解转录现象.有些模型不再是简单的唯象模型,而是考虑了转录的分子过程,能够深入研究转录的内在机理.结合最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综述不同转录模型的特点、合理性及其适用范围,特别比较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有助于在研究中选取合适的转录模型.随着单细胞实验技术的发展,构建基因转录的定量模型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胡溦  马健荣  秦伯强 《科学通报》2023,(24):3196-3210
有害藻类水华是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灾害,频发于世界范围内的淡水和海洋水体.通过检索水华相关的中英文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等软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目前发表的水华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期刊论文达4.4万余篇,根据年发文量大致可将全球水华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Ⅰ(1942~1990年,<200篇/年)、Ⅱ(1991~2014年,<2000篇/年)和Ⅲ(2015年至今,>2000篇/年).(2)水华研究的国际合作较为密切,英文文献以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第二.中文的水华研究论文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形成协作网络,水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与国际上吻合.(3)中国的水华研究在全球水华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兴前沿领域,中文期刊所发表的研究内容稍滞后于英文期刊.(4)关键词共现展示了水华研究的热点内容;突现词揭示了3个研究阶段新兴前沿领域的变化;关键词聚类则反映了全球水华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尺度结合可能成为今后水华研究的一种趋势.水华监测预警建模、遥感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等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水华形成和消亡机制依然是核心科...  相似文献   
86.
碧水之灾     
2007年5月底,太湖水面漂起了一层厚厚的绿油油的泡沫,整个无锡市的城市供水系统也因为水原严重污染不得不暂时关闭。忽然之间,一种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微生物——蓝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蓝藻是如何形成“水华”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部分地区爆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继大量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该病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之后,广东、香港两地也相继发现了该病例个案。疫情发生后,农业部组织专家联合攻关,确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钻探的探井、评价井试油获高产油流,显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断裂带石炭系逆冲推覆于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受长期挤、压、扭、转应力作用,石炭系内幕地层沿低密度塑性地层易于应力释放,形成背斜、向斜及断背斜。研究区由南至北由叠瓦构造向反冲构造演变,中部叠瓦构造加反冲构造,北部反冲构造加逆冲岩席;石炭系内幕发育爆发相凝灰岩,其次为溢流相玄武岩、安山岩,试油结果表明,各种岩性均含油,含油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断裂发育部位也是各种微裂缝发育的部位,油气沿深大断裂及伴生次级断裂富集,将是该区石炭系内幕下步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89.
韩凌飞 《科技信息》2012,(14):106-107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自限性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该病毒主要经由肠道传播,常引起爆发或流行,临床症状类似甲型肝炎(甲肝),但临床表现较甲肝严重,并可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甚至发展为慢性肝炎[1],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2,3],其发病重,病死率高。也有报道称,年龄越高其感染率越高[4],戊肝所致的人群死亡率在0.5%-1.5%之间,在孕妇和老年人中高达20%以上[5,6]。我国是戊肝流行的主要地区之一,戊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均较高,约占临床散发性  相似文献   
90.
《大自然探索》2010,(1):5-5
<正>在这幅艺术示意图中,来自一颗白矮星(个头小、密度却极大)的引力正缓慢地将氦拖离一颗伴星。根据理论,当这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