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0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管廊穿越富水软弱地层时,对其安全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研究富水地层管廊基坑开挖变形的稳定性,依托济南新东站开源路富水地层管廊基坑工程,分析影响基坑开挖变形的关键因素,提出基坑周边土体变形破坏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评价指标,建立基坑底板抗突涌稳定性系数及隔水层临界厚度公式。结果表明:随开挖深度和承压水头增加,水平位移具有分层现象,深层呈“月牙形”,最大变形位于基坑底部两侧下部,呈现向桩后和基坑中心靠拢趋势;地表沉降呈凹槽形,从基坑边向两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隆起变形越靠近基坑中心越大,施工中应注意基坑底部两侧向中间过度时出现的较大隆起值。基坑周围土体变形破坏影响因素指标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开挖深度、加固厚度和承压水头,施工时要适当采取降水措施,预留足够的隔水层厚度,加固坑底以增强其稳定性,更要适当控制基坑开挖深度;与传统法相比,考虑土体抗剪强度所计算的基坑抗突涌稳定性系数较大,隔水层临界厚度较小,与现场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992.
为使研究结果更符合真实储层中支撑剂运移铺置情况,考虑水平井压裂注入特征和压裂裂缝实际形态特征,突破矩形窄缝数值模型的限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工程尺度单孔眼楔形裂缝模型。利用支撑剂输运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撑剂粒径、支撑剂密度、压裂液黏度、施工排量和砂比对支撑剂在楔形裂缝中沉降运移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以在楔形缝内形成具有充分高度和长度且不会带来砂堵风险的砂堤为目标,建议现场压裂施工排量在2.5 m3/min以上,携砂液黏度小于20 mPa·s,砂比控制在10%~20%,并采用粒径为70/140目的支撑剂进行支撑剂充填作业。与常规矩形长板裂缝模型的支撑剂输运模拟结果相比,楔形裂缝模拟中砂堤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为现场压裂施工参数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水力压裂室内模拟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场压裂过程,是认识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有效途径。目前真三轴压裂实验中采用的岩样一般为立方体水泥块,在实验之后通过剖开岩样可以观察裂缝的扩展形态。但是岩样在剖开之后却变得支离破碎,不易直观地展现裂缝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破碎岩样所呈现的抽象形态也很难用照片或者文字来记录。基于这些原因,通过Solidworks软件,利用软件中的"曲面放样"、"拉伸基体"等功能,对破碎岩样中的水力裂缝进行了三维重构。重构之后,岩样中的水力裂缝能够直观地在三维空间中展现出来,方便工作人员从各个角度对裂缝进行研究。而且这种重构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对于大批量、重复性的室内模拟实验,可作为一种记录水力裂缝形态的有效工具,为工作人员在实验后期对各组裂缝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94.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位置信息,能为智能位置服务等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因此如何从非结构化的网络文本中自动化识别和提取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文本到地图的空间化,是传统空间测绘的重要补充.综述了从文本位置信息提取到空间化过程中关键任务的研究进展,包括地理实体识别、空间关系识别、地名消歧和空间关系可视化等,对比分析各个关键任务中的重要方法及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5.
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SARS-CoV-2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后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引起全球大流行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可以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结合,进而入侵细胞内部,启动病毒的复制.为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疫苗、小分子药物及抗体药物.纳米抗体(nanobodies, Nbs)是可识别抗原的最小结...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多源信息复合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底板突水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技术,从分析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入手,结合潘西煤矿以往突水资料,构建适合潘西煤矿千米深矿井的突水模型,对煤矿未采区进行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形成矿井危险程度评价图,对于指导潘西煤矿19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廖红华  于军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9):5291-5296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依据芯片检测池内仅背景缓冲液与加入待测物质后所呈现的电导率不同致使信号电压会突变的特性,采用小波奇异性检测确定信号变化发生和恢复时刻,从而实现毛细管电泳芯片系统的微电导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能有效地检测到微电导的波动,并能精确地确定电导率溶液波动的发生,恢复时刻.  相似文献   
998.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倪福生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高浓度粗沙水力输送多峰阻力特性的形成机理研究”.于2006年9月22日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号:50679016).  相似文献   
999.
在热工水力实验回路上,利用直接通电均匀加热的垂直圆管(φ15mm×2mm)作为实验段,利用合理设计的喷放段来模拟小破口的出现.通过实验,得出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壁温随喷放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初始过冷度、临界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曲线.这对瞬态CHF和t_(CHF)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反应堆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实验的工况参数范围是:p=0.7~2.2MPa,▽T_(sub)=50~120℃,G=1750~2800kg/m~2·s,q=0.3~1×10~6W/m~2.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