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9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这条机器鱼的腹部安装着各种传感器,用来测量水温、水体的酸碱度及含氧程度等。它能像鱼一样在河流中游动,同时开展城市河流的水质调查和净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2.
陈水木  郑晗 《科技信息》2007,(18):60-60
采取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思想,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GIS技术等,设计水体监测系统,分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小型开放系统中不同浓度的铵氮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在4个分别命名为N1、N2、N3、N4的水箱中,除铵氮浓度不同,其它的条件基本一致,且正磷酸盐设为足量,达到1.65mg·L-1,4个水箱中铵氮浓度分别为5.23mg·L-1,12.43mg·L-1,22.5mg·L-1,37.28mg·L-1,结果表明,铵氮浓度小于2.54mg·L-1时对微囊藻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当浓度在7mg·L-1~15mg·L-1时,微囊藻呈暴发性生长;高于19.25mg·L-1的铵氮抑制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4.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超微细气泡水体修复技术在国际上是属于最前沿科技。本工作对超微细气泡水体修复技术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日本的超微细气泡曝气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很好的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并有效的消解底泥有机物,减低底泥厚度,实现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85.
试验采用倒置A_2/O-MBR工艺处理农村黑臭水体,研究分析系统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当水处理量为0. 75 m~3/h时,对污染物CODCr、氨氮、TN和TP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84. 90%、96. 42%、30. 22%和47. 75%,出水浓度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系统碳源不足,导致缺氧池反硝化不彻底,大量硝酸盐进入厌氧池抑制聚磷菌释磷。因此,提出采用增加碳源和化学辅助除磷等方法,以提高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制备了Fe_3O_4@SiO_2@SDS磁性混合半胶束固相萃取吸附剂,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了环境水体中的痕量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考察了Fe_3O_4@SiO_2用量、SDS用量、p H值、乙腈中醋酸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00 m L水样中加入30 mgFe_3O_4@SiO_2和100 mg SDS可以实现6种FQs(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快速吸附,吸附效率分别为87%,82%,80%,97%,85%,84%,富集倍数达到40~77.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 1 ng·mL~(-1),可以实现痕量分析,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回收率为87%~120%.可见,Fe3O4@Si O2@SDS混合半胶束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7.
岬湾海岸内岬头后侧水动力条件较弱容易造成水体生态环境退化,水环境改善可归结为控制污染物,而水体交换能力的强弱反映了水体自净能力.采用MIKE 21软件建立潮流和保守物质输运模型对人工岬湾内部进行分区研究,引入时间尺度指标定量分析水体交换对海滩养护的响应.由于海滩养护工程中沙坝与水流走向保持基本平行,沙坝修建后使得岬头后侧环流减弱,沙坝坝顶处流速增加,两沙坝间通道流速减小.滩肩前方海域流速减小,两沙坝后侧的流速减少更多.人工岬头与沙坝之间形成潮汐通道使得靠近岬头处流速有所增加,工程后滞留时间缩短;其中岬湾内近岬头的2个子区域滞留时间减少量较多,岬湾内中部区域滞留时间变化不明显.波浪和风场均会促进水体交换,但由于波浪受到风场影响,波浪和风场共同作用下滞留时间并不为单独条件的线性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88.
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桉树人工林区水体突发性泛黑的形成机理,参考国内外关于缺氧性黑水事件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从桉树人工林区泛黑现象的表征,致黑物质特性及来源,水体突发性泛黑的驱动因素,模拟预测及适应性调控等5个方面,讨论了桉树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是一种出现在林区洼地、溪流、水库等不同规模水体的颜色如墨的水,其致黑物质主要为桉树茎叶残体浸出液富含黑色溶解性有机碳(DOC)、单宁酸等,单宁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黑色络合物,以及当水体缺氧时形成的黑色金属硫化物。气象条件骤变,水文情势突变,沉积物的累积与运移等因素驱动了水体泛黑:对受水温分层结构影响的大中型水库等深水水体而言,致黑物质累积在水体底层,当气温骤降,水温分层结构失稳,水体内部多种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运移过程发生变化,此时水体变黑。水文情势突变时,以潜流形式进入水库的径流将林区大量DOC、植物残渣、泥沙携带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泛黑。沉积物中微生物分解及氮、磷等的释放加重了水体底部缺氧,为致黑物质形成创造了环境。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调控黑水,建立黑水运移模拟模型及对黑水进行适应性调控也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小规模水体(如溪流、河道等),而对会发生分层现象的大规模水体(如深水湖库等)的黑水发生机理仍不完全明晰,流域层面上的黑水模拟与预测还需进一步研究,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泛黑机理研究是未来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9.
应用已钻井烃源岩评价、次洼沉积特征对比、油源对比和地震特征对比,对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南洼南、北次洼烃源岩进行预测。南、北次洼在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相似的条件下,外部大型物源区位置、输砂通道、局部物源类型、洼间链状岛的遮挡作用联合控制了南次洼的沉积过程,为过充填沉积,导致了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北次洼为平衡充填沉积;油源对比表明围区部分原油来源于北次洼烃源岩,证实了优质烃源岩存在;地震特征对比表明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北次洼陡坡带。辽西凹陷南洼北次洼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0.
磷释放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现场采样、室内测试和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水体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底泥氮、磷释放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最佳水体温度是15℃,温度过高(≥30℃)或过低(≤5℃)都不利于底泥中氮、磷的释放;pH值对底泥释氮和释磷的影响机制不同,随着pH值的增加(pH=6,8,10)底泥释氮量减小,而释磷量增加.研究成果对采煤塌陷区水体富营养化防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