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96篇 |
教育与普及 | 5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5篇 |
综合类 | 1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B3LYP和基组6-31G(d,p),研究了ClONO2 Cl-(H2O)n→NO-3(H2O)n Cl2(n=0,1)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随着参与反应的水分子数n的增加,反应活化能垒降低。计算结果表明,在冰表面上,水通过氢键的参与和水化,对该反应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一致,可以解释南极春季平流层出现的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992.
合成了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双(三邻氯苄基锡)对苄二甲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037 2(5)nm,b=1.092 1(5)nm,c=1.114 1(5)nm,a=103.495(8)°,β=92.133(7)°,γ=98.938(8)°,Z=1,V=1.208 6(9)nm~3,Dc=1.587 g/cm~3,μ=1.408 mm~(-1),F(000)=874,R_1=0.0473,wR_2=0.128 9.在该化合物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993.
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绿色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绿色合成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新方法,1.00mol(含量95.1%,来自香桂叶油)二氢横樟油素、1.40mol(含量95%)多聚甲醛和360moL36%盐酸,在70℃,剧烈搅拌7h,得到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含量93.4%以上),产率98.6%,氯甲基化反应的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回收盐酸,CODCr降到62mg/L,色度降到40倍,pH变为9。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5个氯代羟基苯甲醛的色谱保留行为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作了探讨,并将化合物分成了主次两类。对两类化合物的保留值与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官能团位置指数分别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它们的色谱保留值与其分子结构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光电协同新技术降解饮用水中微量邻氯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和讨论了一种联合应用紫外光解和电极电解的方法高效净化饮用水的新技术. 在自制的集成光解-电解一体化反应器中, 以邻氯酚(2-CP)为模型污染物, 通过实验研究了外加电解电压、pH值、流速、温度、反应体系通气情况等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并初步分析了光电复合降解有机微污染物的机理. 实验得出的优化条件为: 同时施加5 V的直流电压和254 nm的紫外线照射(30 W), pH值为8, 反应体系内通入氧气. 流速和温度以及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在实验条件下的影响较小. 研究发现: 在30 min内2-CP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 2.5 h后2-CP去除率达到100%, 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并能最终完全去除. 研究表明, 紫外光的光解作用和电极电解作用在研究条件下对模型污染物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可能是通过对污染物的不同降解机理互补和光电激发形成自由基反应链所致. 相似文献
997.
998.
1610年5月的一天,来华传教已28年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许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几天后他就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999.
以环氧氯丙烷、三甲胺、浓盐酸为原料 ,合成了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的量之比为 0 .95∶1,反应 pH起始值为 7.5~ 8.0 ,反应温度采用分段 (10 ,35℃ )控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反应收率可达 96 %以上。对三甲基氯化铵溶液中的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 1,3 二氯丙醇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连续水汽精馏对产品进行了纯化处理。纯化后的产品中 ,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6 9% ,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小于 0 .0 0 0 5 % ,1,3 二氯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 0 .0 0 15 %。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铁颗粒物表征及其对2, 4-二氯苯酚的脱氯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铁超细粉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结构表征, 并研究了其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降解性能. 结果表明, 实验所用纳米铁超细粉呈核-壳型结构, 颗粒粒径为30~40 nm, 其表面含有大量的Fe3O4钝化氧化层; 为去除纳米铁表面的钝化层, 提高其活性, 对其进行盐酸酸化, 探讨了酸化前后纳米铁在不同投加量下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去除情况. 实验发现, 活化前的纳米铁对2,4-二氯苯酚的去除主要为吸附过程, 活化后的纳米铁则能够迅速与2, 4-二氯苯酚发生降解反应. 当铁的投加量为150 mg时, 反应溶液中可检测到苯酚、2-氯酚、4-氯酚等降解产物的出现, 说明纳米铁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主要为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