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2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在流动反应管中通过氮气空心阴极放电产生了活性氮,在其下游加入含氯有机物,观察到解离产物的发射光谱,并对其解离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氮与CCl4碰撞反应时可产生激发态的NCl(b1Σ )自由基,而活性氮与CHCl3或CH2Cl2等碰撞反应时则只有CN(A,B)出现,没有NCl(b1Σ )产生.  相似文献   
993.
农药与土壤腐殖酸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三唑锡和毒死蜱与土壤腐殖酸(H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农药种类和浓度不同,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效应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浓度三唑锡和毒死蜱水溶液与腐殖酸作用前后的UV光谱变化趋势类似,最大吸收峰分别发生蓝移和红移,吸光度增大.腐殖酸吸附三唑锡和毒死蜱后,其结构有一定的变化,且吸光度均明显下降.当三唑锡和毒死蜱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25 mg/L时,土壤腐殖酸对它们的吸附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94.
在对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等成矿地质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该区成矿主要与燕山晚期大山单元花岗岩的侵位有直接关系;寒武系大丫口组(∈2d)碳酸盐岩为主要控矿岩性;接触带构造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围岩蚀变强烈,其中透闪石化、绿帘石化中白钨矿化最强烈,硫化矿主要形成于较晚期的黄铁、黄铜矿化和方铅、闪锌矿化.通过以上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前景较好,并总结出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5.
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为氯化物型盐湖,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氯副产物。平衡和消纳这些含氯副产物,对于实现盐湖产业链中的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产品出发,分析了氯元素在规划产品中的工业代谢过程,提出了氯平衡和氯化钙对盐湖的潜在污染问题是盐湖氯元素利用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转化为固体产品的固定化过程、转化为可外销有机氯产品的转移过程和氯化钙的清洁储存过程是其3种迁移转化途径。这3种途径若付诸实施,有望实现试验区氯元素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996.
掺锡氧化铟导电玻璃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超声、H2SO4溶液浸泡和NaOH溶液处理等方法对掺锡氧化铟(In2O3:Sn)导电玻璃进行了表面改性,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表征以及表面能计算,研究了改性方法对其表面形貎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n2O3:Sn导电玻璃的表面性能与改性方法密切相关,H2SO4溶液浸泡和NaOH溶液处理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形貎、提高表面能和表面极性度,并且In2O3:Sn导电玻璃表面能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表面能极性分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分别以三乙烯四胺、乙二醇、三乙醇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4种还原性溶剂作为液相回流法的反应溶剂,以化学纯金属氯化物和沉降硫为原材料,尝试制备Cu2ZnSnS4(CZTS)粉末。采用XRD和Ranman光谱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采用SEM、EDS、UV-vis对所得产物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ZTS粉末结晶质量、元素配比、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三乙烯四胺作为反应溶剂时,可得到纯相纤维锌矿结构的CZTS粉末。  相似文献   
998.
以凹凸棒石为载体,通过碱酸改性,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r-APT新型除磷吸附剂.对其吸附性能和最佳负载条件以及对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25℃和p H=5.6的条件下,吸附时间为1h时,Zr-APT 对磷的去除率达94.3%;在pH=5.6的条件下,当锆溶液浓度为0.4mol/L ,浸渍时间为12h时,所制得的 Zr-APT 新型除磷吸附剂除磷率达95.3%.该种吸附剂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9.
滇西小龙河锡矿床中绿泥石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龙河锡矿床近矿绿泥石化蚀变显著,与锡矿的矿化关系密切。绿泥石的矿相学特征显示小龙河锡矿床绿泥石蚀变可分为明显的强弱两种绿泥石化类型。利用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数据,计算了绿泥石的AlIV、Al VI、Fe2+/(Mg2++Fe2+)和Mg2+/(Mg2++Fe2+)等相关参数,并推算出绿泥石形成时的温度、氧逸度和硫逸度。结果表明:随着蚀变的增强,绿泥石中Mg和Si元素含量减少,Al、Mn和Fe元素含量增加;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鲕绿泥石,指示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196~229℃之间,平均为213℃,lgfO2在-43.4~-48.0之间,平均为-44.6,lgfS2在-15.9~-18.3之间,平均为-16.6。绿泥石形成机制主要为交代-结晶和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为锡矿化晚阶段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锡矿形成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为解决线阵CCD用于投射电容屏氧化铟锡(ITO)电路检测时不易获取高对比度图像的问题,根据明场照明反射成像原理,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基于最大叠加反射系数差值的同轴照明与成像系统.根据投射电容屏ITO电路与玻璃基板的光学特性及ITO电路的几何特征,分析了光源照射及成像方式;根据ITO电路的多层复合结构,分析了影响ITO电路与玻璃基板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因素;在满足较高生产率的运动速度下,通过对比不同光照亮度下所获取的系列图像,确定了可获得高对比度ITO电路与玻璃基板图像的成像系统工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精度为10μm、ITO基板运动速度为130 mm/s且光照亮度等级为190时,所获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具有显著双峰值,易于识别ITO电路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