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9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84篇 |
教育与普及 | 4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1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打锡是一项以锡金属为对象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江西莲花打锡工艺浸润了吴楚文化和庐陵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反映了器物制作技术与审美艺术的经验知识综合,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化遗产代表性项日名录。在梳理有关莲花打锡工艺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翔实地记录了锡工匠将“锡”变为“锡器”的全过程。莲花锡器制作共有17道工艺,可分5个阶段,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技术经验积累性与连贯性的统一以及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统一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4.
氯代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重氮化,偶合,还原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7个氯代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在烷基化反应中使用了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经红外,核磁共振,质谱等确证了结构。测定吸收波长发现引入氯原子使其摩尔消光系数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将氯化血红素接祓到苎麻纤维上,通过实验分析氯化血红素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从而确定较佳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氯化血红紊质量浓度为1 g/L,焙烘温度为130~140℃,焙烘时间为3~4 min,是较佳的反应条件.对接枝前后的苎麻纤维进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氯化血红素在纤维表面的附着接枝和纤维内部结晶度降低形成的存留.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荷重变形法测定锡中矿球团的软化温度,研究物料软化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探索原料配比、氯化剂、固定碳和碱度等因素对球团软化温度的影响,从中寻求了改善球团软化性能的途径。研究证明,加入适量矿物添加剂,可改善锡中矿球团的高温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固态石蜡催化氯化的新技术。重点考察 PC-04催化剂对固态石蜡氯化反应的催化效能和各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工艺方案的优化研究,并与现行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氯化新技术比热氯化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工艺与设备简单、产品质量好、对原料适应性强、单耗能耗低、污染少、生产效率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光亮Pb-Sn合金电镀液系采用K_4P_2O_7作为Sn~(2+)、Pb~(2+)的主络合剂,NTA为辅助络合剂,以DTL-1和DTL-2作为光亮添加剂,在pH为7~8,液温为40~50℃,阴极电流密度在1.5 A/dm~2左右,以铅锡合金板作为阳极的条件下施镀,可得含Ph 40%、含锡60%左右的全光亮合金镀层.另外,文中还对赫尔槽试片的特性、极化曲线的测量、镀液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ITO纳米粉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InCl3·4H2O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TO纳米粉,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辅助TG-DSC、FT-IR、XRD、SEM、EDS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和表面修饰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制ITO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与基体相容、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