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糙隐子草占优势的退化草地进行氮素添加实验(添加梯度为0,30,50,80 g·m-2),以研究在退化草地中糙隐子草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糙隐子草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没有显著变化,根系直径和根系体积在50 g·m-2的处理情况下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0,30,80 g·m-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退化样地中土壤氮素的适量增加会显著促进优势种糙隐子草根系的增粗生长,而对根系增长生长没有影响,且氮素对于糙隐子草根系的影响存在阈值。糙隐子草根系的长度、直径、表面积、体积与氮素添加量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2.
调理剂投配比及粒径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采新型可循环LWK调理剂的用量及粒径对污泥堆肥速率和氮素损失的影响,以城市污泥与新型LWK调理剂为原料进行为期25 d的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的物料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有机质含量(VS和DOC)、氨气挥发速率、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污泥∶m新型调理剂=1∶0.8时,堆体的CO2产生速率最高可达12.44 mg/(kg·VS·d),氨气挥发最少;在调理剂粒径筛选中,采用三个调理剂粒径水平20.0、30.0、40.0 mm的调理剂进行堆肥试验,三组试验氮素损失率分别为15.73%、6.90%、13.19%.使用平均粒径为30.8 mm的调理剂能够明显降低堆体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83.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对春茶优良品种‘乌牛早'(Camellia sinensis ‘Wuniuzao')春季光合等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设计土壤施氮量为N1(0.4 g/盆)、N2(0.8 g/盆)、N3(1.6 g/盆)和N4(2.4 g/盆),并利用多重比较分析了施氮后各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①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降低,且以N3处理最好,以上各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24.36%、26.06%、32.29%和24.49%,Ci较对照降低7.35%。②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叶片的抗衰老能力增强,以N3处理最强,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是CK的1.14倍和0.75倍。③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嫩芽中生长素、赤霉素和玉米素含量增加,脱落酸含量降低,以N3处理为最优,各指标分别较CK增加了43.22%、69.08%和54.91%,脱落酸含量较对照降低12.04%。试验表明,春季施氮量为1.6 g/盆时,‘乌牛早'叶片存在较高的光合、抗衰老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说明在春茶生长季增施一定的氮肥能增加茶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84.
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营养方向反射光谱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小麦品种,4个氮素水平的裂区实验设计,对垂直垄平面上不同观测角度冬小麦冠层光谱与叶片氮素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的10种光谱特征参量中,RVI与冠层叶片氮素含量相关性最高,不同角度RVI中,0°观测角的RVI的相关性最显著。对冠层不同角度RVI及叶片氮素进行多种模型拟合,其中0°的GROWTH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立的0°模型RMSE为0.3402,预测准确率达到90.3%,比180°模型预测精度高23.7%,比90°高5.5%;对2个小麦品种分别建立0°观测角GROWTH模型,普通蛋白型小麦J411模型RMSE为0.2915,反演准确率达到91.64%,ZY9507模型RMSE比J411高31%,预测准确率低3.3%,说明建立的模型更适合普通蛋白含量小麦品种叶片氮素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5.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桉树2011—2012年4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叶温饱和蒸汽压亏缺(ppdl)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桉树春季与夏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秋季和冬季分别呈2种不同的单峰型。不同季节的桉树平均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为:春季(10.248μmol.m-2.s-1)>夏季(7.349μmol.m-2.s-1)>秋季(3.645μmol.m-2.s-1)>冬季(2.505μ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在4个季节呈现极大的同步性,但当光强达到800μmol.m-2.s-1以上且急剧骤升时,桉树产生光抑制现象。叶温及ppdl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均呈现稳定的随着白天时间增长其值稳增的日变化规律,而夏季叶温和ppdl日变化波动较大,且数值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6.
采取裂区设计,探讨测墒滴灌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与氮素积累转运的变化特征.其中,氮肥为主区,设3个水平(N_1:100 kg·hm~(-2),N_2:250 kg·hm~(-2),N_3:350 kg·hm~(-2));滴灌为副区,设3个水平(W_0:滴灌底墒水,W_1:滴灌底墒水+拔节水,W_2: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水平下,小麦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开花期达到最高,N_2处理高于N_1,N_3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全生育期均表现为N_2,N_3显著高于N_1处理;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在N_2水平下最高.N_2W_2处理下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相同氮肥处理下,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以W_2水平最高,产量在N_2W_2最高,为6 684.71 kg·hm~(-2).综合籽粒产量、氮素积累与转运和光合特性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250 kg·hm~(-2)的施氮量、滴灌量为214.52 mm为最优的节水节氮、高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7.
为明确水稻(Oryza sativa)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氮添加条件下竞争力的变化,采用de Wit取代法盆栽实验比较了2种植物各自的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的差异性及施氮对其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最大茎长、根长、根面积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且水稻的生物量及相对产量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整体的氮平衡指数、叶绿素指数、类黄酮指数、暗适应后最小荧光和暗适应后最大荧光均显著高于水稻。施氮导致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但使得空心莲子草的稳态荧光衰减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上升、水稻的稳态荧光衰减率显著下降。综上,水稻具备较高的形态及生物量优势,而施氮提升了空心莲子草在光合生理等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8.
叶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的耦合模型是作物生理模拟的关键,是估算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动态的基础.采用盆栽试验实测资料,建立Leuning—Ball气孔导度模型及其耦合模型,考虑水肥因子对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的影响,引入水稻叶片叶气温差、叶绿素相对含量修正气孔导度模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叶气温差、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耦合模型具有针对水肥限制条件下更高的模拟验证解释能力,针对气孔导度,最大相对误差由125.5%、128.8%分别降至98.2%和126.6%,针对光合速率,平均相对误差由32.3%、74.3%降至20.5%和39.3%,最大相对误差则由331.5%、327.9%降至177.1%和113.4%.  相似文献   
189.
为揭示农田灰潮土的氮素淋失特征,采用室内试验槽土壤淋溶试验,设无秸秆+不施肥(CK)、无秸秆+常规施肥(SF)、秸秆破碎填埋10 cm+常规施肥(JGF)、秸秆原状覆盖+不施肥(JG0)、秸秆破碎填埋10 cm+不施肥(JG10)、秸秆破碎填埋20 cm+不施肥(JG20)6种处理,综合研究坡度为5°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总氮(TN)、总溶解性氮(TDN)、硝态氮(NO■-N)和铵态氮(NH■-N)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累积淋失量均在前期最大,秸秆配施化肥较单施化肥能够降低NO■-N及NH■-N淋失比例,减少土壤氮素的淋失。秸秆还田可抑制氮素淋失,且抑制效果表现为JG10> JG20> JG0。JG10能有效抑制TN及NH■-N的淋失率,JG20能有效抑制TDN及NO■-N的淋失率。氮素大部分以溶解态无机氮淋失,秸秆填埋越深,溶解性无机氮淋失量越小。研究结果对减少农田灰潮土氮素淋失量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0.
水田氮素径流-侧渗-下渗流失特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氮耦舍平衡理论和田间实际观测,开发了一套既简单又综合的水田氮素流失特征模拟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氮转化速率常数经率定后能够准确表征水田尿素氮施入后在径流、侧渗和下渗等途径上的流失速率变化特征;同时由于氮素径流流失受自然环境干扰较大,其模拟准确度较低于下渗和侧渗.对黄斑土水田,在各个途径上单季累积模拟流失通量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为吻合,误差均在20%以下,其中侧渗和下渗的误差小于10%.因此,可认为模型能对水田氮素多个途径的流失速率及通量进行有效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