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1.
目的观察乌斯他丁对血液回收病人炎性介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肝、脾、肾及异位妊娠破裂失血行急诊腹腔手术并使用血液回收患者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3-44岁(术前患肝肾、血液、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者除外),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每组10例。U组分别于麻醉前经静脉(3000u/kg)、肝素盐水中(4000u/kg)、手术结束时经静脉(3000u/kg)给予鸟司他丁。C组则按常规进行血液回收。两组病人均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2小时(T3)、术后36小时(T4)四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IK)、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两组在T1时点,MDA、FHB、IL-6、TNF-α、RBC-C3BRIK、RBC-ICR均无差异。T2、T3、T4时点,两组MDA、FHB、IL-6、TNF-α、均高于T1时点(p〈0.01),U组MDA在T2、T3时点,FHB在T2时点.IL-6、TNF-α在T2、T3、T4时点均低于C组相同时点值;T2、T3、T4时点,RBC—C3bRR均显著低于T1水平,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C3bR_R都高于C组;C组RBC-ICR在T2、T3、T4时点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1),u组RBC—IClK在T2、T3、时点明显低于T1时点(P〈0.01);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ICR均高于C组。结论 血液回收可导致炎性介质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鸟司他丁可降低炎性介质.保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2.
以2-硝基丙烷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3-二甲基-2,3-二羟胺基丁烷,然后与3-吲哚甲醛反应,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吲哚氮氧自由基2-(3′-吲哚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NITIn),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该化合物空间群为P2(1)/n,a=1.111 4(7)nm,b=0.993 1(6)nm,c=1.287 7(8)nm,V=1.421 2(15)nm3,Z=4,Mr=272.32,F(000)=576,Dc=1.421 g/cm3.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60 1,Rw=0.135 3.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73 nm-3和-239 nm-3.  相似文献   
33.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 在 B3LYP/6-31+G(d,p)和 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乙酰过氧自由基(CH3C(O)O2)和氢过氧自由基(HO2)的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 该反应是在单、三态势能面上的多通道反应. 三重态的势能面低于单重态的势能面. 各反应的通道入口存在以氢键结合的松散络合物. 该反应体系的主要产物是过乙酸,它将进一步分解释放OH自由基.  相似文献   
34.
对稳定自由基与六氟乙酰丙酮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通过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健康人血红细胞及细胞膜为实验材料,利用核黄素-蛋氨酸光照体系产生O_D~-,考察了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时O_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O_2~-都有明显清除作用,以钢(Ⅱ)配合物活性最高;O_2~-可使Hb氧化,使膜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SOD、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S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6.
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抗性与活性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 4个抗、感水稻品种为样品 ,研究了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抗性与白叶枯病菌细胞保护酶以及氧自由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 15d的水稻SOD、POD显示活性 ,而CAT无活性 ;用水稻叶片酶解液培养 3种病原菌 ,菌体显示SOD和CAT活性 ,但未测出POD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 ,感病水稻使病原菌SOD和CAT活性升高 ,抗病水稻使白叶枯病菌SOD、CAT活性降低。而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氧自由基的影响 ,正好与对酶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37.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p)和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乙酰过氧自由基(CH3C(O)O2)和氢过氧自由基(HO2)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在单、三态势能面上的多通道反应.三重态的势能面低于单重态的势能面.各反应的通道入口存在以氢键结合的松散络合物.该反应体系的主要产物是过乙酸,它将进一步分解释放OH自由基.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黑松受不同毒力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侵染后,超氧自由基(O2.-)在互作早期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采用2年生黑松接种强毒、弱毒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于接种后4、12、24、48、72、96、120 h对受侵染黑松的茎干和针叶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黑松受不同毒力供试线虫侵染后体内O2.-和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接种后12 h,松树茎、叶中的O2.-均出现第1次突增,茎部突增的强度与供试线虫毒力呈负相关,在针叶内O2.-出现第2次突增,且无毒拟松材线虫处理(48 h)的启动时间早于强毒松材线虫(72 h)的。SOD活性在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松树茎、叶中出现两次突增,而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处理仅出现1次突增。3种处理黑松茎、叶的Mn-SOD含量在24 h后第1次突增,且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高于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O2.-与SOD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但SOD的特异变化滞后于O2.-的变化。由此可见,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进行信号转导的重要桥梁物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高浓度二甲亚砜存在条件下,MoO(TPP)Cl与超氧自由基O2^-的反应。通过研究确定了一系列反应中间物和反应产物,本文还报导了有关反应动力学数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羟胺(TMHPHA)和2,2,6,6-四甲基-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TMHPO)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60℃引发的苯乙烯(M1)-甲基丙烯酸甲酯(M2)共聚合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阻聚剂对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均呈现良好的阻聚效应,其中TMHPHA略优于TMHPO;同时观察到St-MMA共聚表观活化能和竞聚率表现出的差异.当阻聚剂为200μg时,共聚物组成发生改变,它们的恒比共聚点由对照实验的0.529分别变化为0.543(TMHPHA)和0.567(TMH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