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节葡萄糖的用量,制备了3种形貌的亚微米Cu_2O材料,实现了球体、八面体和正方体形Cu_2O超细晶颗粒的可控合成,利用XRD、TEM、SEM和光催化性能对Cu_2O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由XRD分析可知,3种形貌的Cu_2O纯度均很高.BET分析表明,球体Cu_2O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结果表明,3种形貌的Cu_2O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40 min时降解率均达94%以上.其中球体亚微米Cu_2O颗粒对MB模拟废水的降解更为彻底,降解率达97%以上,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八面体和正方体Cu_2O的2.10倍和1.58倍.  相似文献   
52.
铜胶体氧化法制备纳米氧化亚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废紫铜片为起始物经简单的化学反应得到Cu 配合物和在后续反应中起保护剂作用的Ti3 .随后通过Cu 的歧化反应制备了稳定分散的铜胶体.常温常压下在不同的分散系中,铜胶体进一步氧化成不同形貌、性质稳定且易分散的氧化亚铜.通过XRD、SEM和UV-vis吸收光谱等对产物作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蒸馏水中生成直径为200~300 nm的球状纳米氧化亚铜,而在乙醇中则生成直径为300~400 nm,厚度为20 nm左右的玉米片状纳米氧化亚铜.对纳米氧化亚铜的反应机理和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3.
利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异丙醇的浓度成功合成氧化亚铜微晶,并对合成的氧化亚铜微晶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确定物相,扫描电镜(SEM)观察产品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54.
摘要:为提高氧化亚铜的光降解性能和解决粉末状氧化亚铜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研究了将氧化亚铜负载到陶粒上,得到陶粒-Cu2O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降解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无光和光照条件下陶粒、Cu2O、陶粒-Cu2O三种材料对亚甲基蓝具有明显不同的降解效率,且光照条件下降解效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在光照条件下,陶粒-Cu2O材料两者协同作用,不仅有吸附作用,而且有光降解效果;分析加入H2O2对陶粒--Cu2O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发现Cu2O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可以加速H2O2的水解,产生大量的强氧化性基团,有效的提高光降解性能;进一步分析陶粒-Cu2O复合材料的降解机理发现,陶粒-Cu2O降解污染物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吸附起主导作用符合一维线性模型,第二个阶段光降解起重要作用,符合y = -0.0069x2 + 1.1843x + 26.978模型,第三阶段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立方体结构粉体材料,粒径约为213 nm.  相似文献   
56.
以CuSO4·5H2O和葡萄糖为原料,以13-X型沸石为载体,采用水浴法制备了沸石-Cu2O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FESEM)、X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粒径为400nm左右纯的Cu2O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沸石中.以模拟太阳光灯为光源,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在最佳条件下降解1h,降解率可达到99.8%,表明沸石-Cu2O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降解率还比较高,而且依旧保持立方晶型、没有被氧化成CuO,证明所合成的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7.
通过液相膜反应法成功合成氧化亚铜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探究了还原剂种类、膜两边反应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其尺寸、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吸附-可见光催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还原剂、铜离子与氢氧化钠初始浓度比为1∶3、还原温度为50℃时,通过膜反应法制备出的氧化亚铜为表面粗糙的正八面体结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对活性艳红X-3B的光催化脱色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58.
采用水热法制备n型和p型Cu2O薄膜,并采用电化学法制备p型Cu2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Cu2O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p型Cu2O薄膜的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溶液中,用水热法制备的Cu2O薄膜导电类型为n型;在碱性溶液中,Cu2O薄膜导电类型为p型;电化学法制备的p型Cu2O为立方型晶体。  相似文献   
59.
采用非接触阴极等离子体放电电解法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制备纳米氧化亚铜,分析不同浓度、放电电压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硫酸铜浓度有利于产物中氧化亚铜的形成;延长电解时间会使颗粒发生聚合,尺寸由100nm增大至400nm;电解电压升高,颗粒尺寸从200nm减小到40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发光区域存在大量激发态铜原子和羟基自由基,构成了Cu2O的形成机理.理论计算表明,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为 9563K,电场强度为2.4×105V/m,弧柱射流速度为73m/s.  相似文献   
60.
采用溶液法原位制备了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光度分析仪对复合球进行了形貌分析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嵌镶在Cu2O球内部;比较了Cu2O和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效果,Cu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