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讨论了一种氢键链中取向缺陷的孤子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集合坐标法研究扭结孤子与杂质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杂质区孤子的有效势能和入射孤子的临界速度表示式。最后,我们讨论了杂质模。  相似文献   
42.
从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CSD)中系统地提取了17个邻羟基偶氮苯的晶体结构数据,用自编的FORTRAN程序对它们的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邻羟基偶氮苯晶体中普遍存在着偶氮一醌腙互变异构平衡,这些化合物中均存在很强的六元环分子内氢键且为近平面构型,对应的相关键长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Co(Ⅲ)配合物{[Co(Hbtec)(phen)(H2O)3].H2O},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晶体中存在着丰富的氢键,从而将化合物分子网联成了配位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光伏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0~800 nm范围内有较强的光伏响应,且呈现出P型半导体的特征.此外,讨论了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及UV-VIS-NIR及FT-IR光谱.  相似文献   
44.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2种Co(Ⅱ)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Co(phen)2(L)]NO3·4H2O[L=CH3COO(1)和NH2COO(2)].它们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两个化合物都是由[Co(phen)2(L)]^2+,NO3^-和H2O通过氢键自组装而成的,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形成了无限的1D氢键链(1)和2D氢键层(2),链与链和层与层之间在C—H…O、O—H…O及N—H…O型氢键作用下与阳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此外,讨论了2种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45.
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化合物[Pd(iPr_2dtc)_2]的晶体和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分别为:a=0.81664(1),b=1.81265(2),c=1.48699(2)nm,α=90,β=101.667(1),γ=90°,Z=2。钯(Ⅱ)正离子作为中心对称离子呈现平面正方形的几何构型,二异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根阴离子作为二齿配体通过二个S原子与钯(Ⅱ)原子配位。分子间形成的C—H…S氢键使配合物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6.
尿素/硫脲/硒脲-阴离子复合主体晶格包合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制备的一系列尿素/硫脲/硒脲-阴离子主体晶格包合物中,尿素及其衍生物与许多不同种类的阴离子共同生成多样化的主体晶格,客体则是多种对称的季铵、季阳离子以及一些不对称的季铵阳离子.结果表明加入各种不同的阴离子后,无论含不含结晶水或亲水的中性分子,由于这些不同形状的板块或它们的组合的加入,使新型的复合主体晶格改变了这些尿素衍生物单独作为主体分子的包合物中单一的一维管状结构,显示出多种多样的包合形式,如孤立的笼状网络结构、交叉的管道体系、双管道体系、双层体系、波形层状体系及典型的单向管道和三明治层型结构等.  相似文献   
47.
合成并测定了二水合苹果酸铜配合物Cu·2[CH2(COO)CH(OH)COOH]·2H2O的分子和晶体结构,得其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8447(5)nm,b=0.7413(5)nm,c=1.0286(7)nm,β=102.6710(10)o,V=0.6285(7)nm3,μ=0.858mm-1,z=2,Dc=0.517Mg/m3,F(000)=97,λ(MoKα)=0.071073nm,最终偏离因子R1=0.0363,wR2=0.0961(单位权重).晶体分子配位中心Cu(II)离子的配位数为六,构成一稍扭曲的八面体.在晶体堆积中,氢键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8.
袁煙  吕玲玲  王云普  刘艳芝 《科学通报》2007,52(10):1128-1135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H2C=SּּּHCl氢键复合物势能面上的唯一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复合物中H—Cl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显著的红移, 红移值为378.3 cm-1, 与实验值362.3 cm-1吻合. 经MP2/6-311++G**水平计算的含BSSE校正的相互作用能为-13.59 kJ·mol-1. 自然键轨道 理论(NBO)分析表明, 引起H—Cl键变长的因素包括3种电荷转移: (1) n1(S)(sp0.31) → s*(H-Cl); (2) n2 (S) (sp40.46) → s*(H-Cl); (3) s(H-Cl) → RY*(3)(S)(sp3.22d9.32), 其中n2(S) → s*(H-Cl)的转移占主要作用, 总的结果是σ*(H-Cl)的自然布居数增加了50.23 me. NBO程序中自然共振理论(NRT)对复合物的键序分析表明H—Cl键被削弱, 与红外光谱频率计算分析和电荷转移的结论一致. 同时还计算并讨论了H2C=OּּּHCl氢键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49.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的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Co(o-pha)(phen)(H2O)3]·H2O(o-pha=o-phthalic).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在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成了具有1D双链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它的UV-VIS-NIR,IR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50.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L)2(H2O)](nLH=2-吡啶-2-苯并咪唑).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12.5657(2),b=12.9258(2),c=13.2403(3)A°,β=102.738(1)A°.锌离子与两个LH的4个氮原子,1个端基水配位形成变形的四角锥,(I)通过O---H---N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