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8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5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2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对船用燃料油和马来西亚、伊拉克和中国大庆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烃的碳稳定同位素比(δ13 C)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两者δ13 C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船用燃料油的δ13 C为-32.0±0.6,其单体烃的δ13 C波动范围较大;马来西亚原油的δ13 C为-27.0±0.4,伊拉克原油的δ13 C为-27.9±0.5,大庆原油的δ13 C为-31.4±0.4,其单体烃的δ13 C都具有波动范围小的特点.从原油产地的地理位置来看,越靠近赤道,其δ13 C越高.船用燃料油是原油加工出来的成品油,因而根据两者δ13 C平均值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可推断其是否有亲缘关系.油品中δ13 C特征差异可为海上溢油种类的鉴别和溯源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准噶尔盆地腹部3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3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MS,GC-IRMS和GC-TC-IRMS技术先后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析.首先通过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将侏罗系原油和二叠系原油明显区分开,进一步通过饱和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将准噶尔盆地不同储层原油划分为两种类型及它们的过渡型:以侏罗系与二叠系乌尔禾组为代表的陆相淡水型和以石炭系与二叠系风城组为代表的咸水湖相型及两者的混合型,并对油藏在破坏和后期充注再成藏的过程中混合原油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做了讨论.原油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对不同水环境和古纬度反应敏感,其明显的分馏效应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原油中有很好的表现,据此可以对不同时期古环境进行很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993.
姚磊 《科技资讯》2014,(13):110-111
氡室是一种可以对氡探测器进行刻度标定及其性能测评,氡及其子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测量模拟环境的仪器。氡室的工作运行温度是在-5℃~+40℃内,在对氡探测器进行测评是,室内温度要保持常温的情况下,温度和湿度被氡室控制和调节。论文介绍了HD-6型氡室的基本结构,研究了氡室内氡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补氡过程对氡及子体平衡关系的影响。根据测量原理进行方法选择,并且对整个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氡及其子体的放射平衡关系,将补氡区域进行浓度划分,对补氡过程中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了温湿度、气溶胶因素对氡室内补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为以后HD-6型氡室的补氡动态过程提供了实际数据参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4.
该文利用重庆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高精度230Th年代数据和δ^18O值建立了三峡库区小冰期内部1510-1710AD这一时段的石笋氧同位素时间变化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两百年间,NSM03石笋δ^18O曲线呈高频变化,δ^18O值在1510-1670AD年相对偏负,之后δ^18O持续偏重,在161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对应于前人研究的"明末弱季风"这一事件,而在1638AD之后又持续偏轻,显示了东亚季风由偏强到弱,再持续强盛的变化趋势。通过对NSM03石笋δ^18O的功率谱分析,发现石笋δ^18O记录在此期间存在25 a、5 a和3 a周期,表明这一时期重庆地区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活动变化,同时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地下水是淮南潘集矿区的重要水源,为了查清淮南潘集矿区各含水层组相互关系,分别在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中相应的长观孔、水源井及井下出水点取水样测试氢氧同位素。结合淮北平原现代水和古水分界线,利用氢氧同位素针对性地分析孔隙水和裂隙水受采煤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潘集矿区深部水、煤系水、太灰水和奥灰水都属于古水;在开采影响下,开采区域深部水接受浅部水和地表水补给,部分煤系水接受上覆现代水补给;潘集矿区新生界浅部水和奥灰水发生了δ~(18)O漂移,潘北矿存在明显的δD漂移。  相似文献   
996.
对合仁坪金矿的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显示,其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4.8‰~2.0‰之间,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7.419~17.436, 207Pb/204Pb比值为15.519~15.535, 208Pb/204Pb比值为 37.86~37.90.成矿流体的δD介于-62.3‰~-53.0‰之间,δ18O 介于4.2‰~11.8‰之间.合仁坪金矿的S, Pb, O和H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水来源,成矿作用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并形成本区特色的褪色蚀变带.该金矿是一个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找矿应着眼于赋矿地层内的氧化还原界面,褪色蚀变带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7.
以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沟东墓葬区出土的秦人骨为研究对象,通过骨化学分析揭示该地区早期秦先民的饮食结构,探索其生产方式、经济模式等历史信息。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人骨样品的δ13C值、δ15N值分别分布在-15. 4‰~-7.6‰及8. 1‰~13. 2‰范围内。由此可得出所分析的甘肃毛家坪遗址人骨中约2/3的先民食物结构中肉类食物占较大比例,约1/3的先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辅以肉食。结合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肉类的获取主要来源于驯养的家畜和部分狩猎物、植物性食物主要来源于C4类作物,这与其生活的环境及以农牧兼营的经济模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也为早期秦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998.
潘北矿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自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上覆顶板砂岩裂隙水和下伏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水、奥陶纪和寒武纪白云岩水.为了探讨太原组石灰岩水与其它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采集潘北矿主要含水层水样品25件,采用MAT 253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样品中氢氧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石灰岩水主要表现为三种水质化学类型;(2)太原组石灰岩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差别较大;(3)太原组石灰岩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和深部古水.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赣东北大鄣山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及成岩背景,通过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大鄣山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测定,大鄣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35.0±2.6 Ma B.P.,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暗色矿物稀少,有利于抵抗风化侵蚀,保持岩石的完整性。岩石形成于以伸展为主导的构造背景下,张性的节理和断裂更为发育。风化侵蚀作用只能沿节理和断裂逐渐进行,容易形成尖峰、峡谷、断壁悬崖等花岗岩地貌景观。岩石结构和矿物组成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节理和断裂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造型控制因素;成岩之后的构造抬升是花岗岩成为景观的必备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也在景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天然气物性特征统计分析,阐明了轮南地区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深部的奥陶系和石炭系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一般在0.95以上;三叠系天然气干燥系数较低,大都在0.9附近。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阐明了轮南地区天然气为油型气且为干酪根裂解气的成因,揭示了天然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由同型不同源或同源不同期天然气混合造成。结合油气成藏过程分析,认为三叠系天然气主要是分馏作用形成的,所以干燥系数较低;深部奥陶系和石炭系天然气主要是烃源岩过成熟期生成的天然气,因此干燥系数较高。两期天然气的混合导致天然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由于烃源岩过成熟期生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所以混合后仅出现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倒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