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水模型和VOF数学模型对浸没式气体顶吹搅拌液相流体分别进行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喷吹条件下气泡在液相中的形变、运动及液相流体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量和喷管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气-液混合区域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液面波动更剧烈;气流量越大、喷管浸入液面越深、液相温度越高,气泡运动对液相流体内部的搅拌作用越强,流体内部扰动越剧烈,液相流场域中的流场速度越大,其中,当气流量为2.0m3/h、喷管浸入液面深度为340mm时,其液相流场速度最大值达到1.18m/s。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寒区应用时可能受到的冻融循环作用,制备了密度为0.6 g/cm~3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对气泡混合轻质土体积、密度及气孔结构等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体积变化率不超过1.5%.而密度的变化则与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初始含水量密切相关,初始含水量低时,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密度会先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变大;初始含水量高时,则规律相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表层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孔径增大,土样表面会出现剥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转炉留渣-双渣工艺脱磷阶段结束倒渣时,分别使用样勺获取倒渣开始时上部泡沫渣,倒渣结束时下部泡沫渣以及倒渣结束后炉内剩余底部泡沫渣,使用宏观及微观的方法分别分析泡沫渣各部位气泡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气泡平均当量直径,上部>下部>底部;孔隙率,上部>下部>底部。转炉泡沫渣的形成过程为:随着大量CO/CO2气泡进入渣中,气泡之间不断碰撞、合并,上部气泡被下部气泡抬挤且由于气泡本身的浮力作用,气泡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时由于重力作用,气泡之间渣相在重力作用下析液,气泡的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气泡之间不断碰撞、合并,最后形成上部气泡直径大且孔隙率高,下部气泡直径小且孔隙率低的泡沫渣。  相似文献   
14.
该文实验研究了气泡聚并对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在恒壁温的边界条件下,利用微加热器阵列加热液态FC-72产生气泡,同时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测量特定区域的热流密度。由于气泡之间液体层的蒸发和气泡聚并后产生的振荡,沸腾过程中发生气泡聚并时热流密度的波动远强于加热表面仅有单气泡生成时的情形。与单气泡成核相比,气泡聚并所产生的振荡提高了加热表面的再润湿频率,从而显著增加了平均传热。观测还表明,由于气泡之间的液体层被仍处于惯性生长阶段的气泡推离,气泡聚并速度非常快时并不会伴随热流量的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当无量纲的聚并数Ncoal0.2时,气泡聚并能够增强换热;反之,当Ncoal0.2时,气泡聚并则会减弱换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气泡在水中自由上升轨迹为之字形或螺旋形的运动机理,通过实验观察气泡上升运动过程及形状变化,从宏观受力的角度,将气泡路径和尾涡耦合起来,从两个正交角度进行拍摄,获得了气泡三维运动轨迹,分析了其运动波动特征,从浮力和尾涡牵引力的动态平衡解释了气泡之字形运动的机理。结果表明,之字形运动是由于气泡尾部涡的脱落及边缘负压大小的变化导致的,具体形成之字形还是螺旋形轨迹取决于低压点转移路径——沿经线还是纬线。对于扁平气泡,低压点沿经线转移,形成之字形轨迹;对于球度较圆气泡,低压点沿纬线转移,从而形成螺旋形运动轨迹。螺旋轨迹较之字形轨迹上升速度更快,振动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不同工艺条件下玻璃绝缘子中的气孔率和最大气泡直径,以及观察底盘表面的玻璃飞溅情况,研究了熔封气氛、熔封温度、熔封时间、氧化膜类型和厚度对玻璃绝缘子中气孔率和玻璃飞溅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绝缘子中气孔率与可伐合金底盘表面的飞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伐合金表面Fe3O4氧化物与玻璃中SiO2发生化学反应是玻璃绝缘子中气泡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引起玻璃飞溅的因素.熔封气氛和氧化膜厚度对气孔率和玻璃飞溅影响最大.推荐的工艺条件是在可伐合金表面生成厚度约1μm的FeO氧化膜,然后与玻坯在950~980℃工厂条件的气氛中熔封30~40 min.  相似文献   
17.
从动力学观点分析了水中球形微气泡无外部激励时平衡态的稳定性及受到声波激励时受迫振荡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分析了无声波激励时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奇点类型,并对其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了解释;对于受到声波激励的微气泡受迫振荡,结合Poincaré映射法确定了Poincaré映射的不动点,并根据Floquet理论分析了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分岔.分析表明:无声波激励时水中球形微气泡的平衡态是一稳定焦点,而受到声波激励时,随着激励频率的升高,微气泡的周期振荡从失稳转变为倍周期运动,进而转变成准周期运动,最终进入混沌状态;随着压力脉动幅值的增加,微气泡的振荡经过一系列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研究结果揭示了水中球形微气泡的复杂动力学特性,为进一步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2011,33(2):112-116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炸药在水下爆炸时,爆轰产物在高温高压下以气泡的形式迅速膨胀,并在浮出水面前进行数次脉动.气泡脉动时虽然压力较爆轰波要小得多,但是由于作用时间长,由此而产生的冲量也比较大,这将对水下结构物的破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给出了气泡运动规律、最大直径与达到最大半径的时间、气泡的脉动周期、气泡的能量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对气泡运动过程中的变形与喷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离散型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LES)的研究正在取得迅速进展.和雷诺平均模拟(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modeling,RANS modeling)相比,LES可以给出流动和火焰的瞬态结构,并且在不少情况下可以给出比雷诺平均模拟更准确的统计平均结果.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从2002年开始,用大涡模拟研究了气泡-液体流动的瞬态结构.后来从2005年至今陆续研究了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气体绕过单个颗粒流动的大涡模拟、以及有蒸发和燃烧的油滴周围的流动的大涡模拟.本文对作者及其同事近期进行的上述离散型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研究给出了简要的综述,包括控制方程、亚网格模型、数值方法、主要的模拟结果及其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