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7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储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层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层及分布区。 相似文献
62.
在英南2井储层地质特征、储层伤害特征及程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储层具有严重的水锁效应和水敏效应,确定使用低密度钾基聚磺钻井液体系,设计了防止水锁效应和水敏效应的钻井液配方,并对其进行了室内静态伤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在束缚水含水饱和度为63%时和原始含水饱和度为43%时,岩心渗透率的恢复率均大于86%.因此,钾基聚磺钻井液能较好地控制储层孔隙喉道中的黏土矿物膨胀,相对增大了孔隙和喉道大小,减轻了储层的水锁与水敏伤害程度,提高了气相渗透率.所确定的钻井液体系与配方较好地满足了英南2井钻井工程的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63.
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盒8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物源、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盒8气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8储集层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具成分成熟度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最为发育,为典型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物源、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酸性及碱性环境下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4.
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介绍了不确定性、信息熵、联合熵、条件熵、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将地层含有某种流体属性(如油层)的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应用于联合熵中,提出其概率分布是特征参数X与流体的特征参数Y的距离函数,再用熵与条件熵之差计算得到的互信息去识别地层的流体属性,即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利用实际测井资料提取了油气层和水层的特征参数,并利用聚类方法识别出油气层和水层。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相符。该聚类方法不仅可用于识别油气层和水层,还可推广应用于划分地层岩性等领域。 相似文献
65.
赵立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0(1):34-41
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层的一种重要的投产和增产措施。酸化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酸化施工设计的水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酸化施工设计依赖于对设计参数的选择。本文给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的部分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实际酸处理及施工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王远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
东辛油田断裂多、含油气规律、油气藏类型复杂,搞清其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规律对后期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辛油田的构造特征及储集层特征、油藏的类型及含油气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东营组油层的建议,如,东一段以稠油开发为主的工艺技术攻关,解决防砂问题.突出东三段的开发.分析表明,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牛20高压低汉透氏饱和岩性油藏开发过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初步总结出氏渗透油藏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发的基本作法,油层压理解改造;依据地层裂缝方向布署注采井网;适时选择注水时机,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采用高压注水,水质精细水滤,密闭输送工艺配套,注水量保持长期稳定,并取得较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8.
本文首次从岩溶发育的反面-岩溶的垮塌破坏、岩溶的充填堵塞及再胶结、再溶蚀作用初步定性地研究了岩溶自封闭系统及该系统与气层分布、水层分布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岩溶自封闭系统控制了气田的整体分布与残存地下卤水的分布,使高产井与低产井具有耦合特征,即高产井周边以低产井相伴,甚至与产水井相伴,因此确定古岩溶自封闭体系的分布规律对找气、排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70.
毛细管自吸是水驱油气藏和裂缝性油气藏开采的重要机理,也是造成致密气藏水相圈闭损害的主要因素。综述分析毛细管自吸的机理认为,储层岩石毛细管自吸包括润湿相饱和度增加和重新分布2个过程。着重研究初始含水饱和度、物性、裂缝、流体性质和岩石表面性质对毛细管自吸速率影响实验的进展,低初始含水饱和度和裂缝的存在促进毛细管自吸过程,储层损害抑制毛细管自吸,流体界面张力改变和岩石润湿修饰可调控岩石毛细管自吸。毛细管自吸在岩芯分析、提高油气采收率、储层损害评价、工作液优选方面已体现出优越性,为注水、聚合物开采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有效保护油气层提供依据,将成为研究致密油气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