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66篇 |
免费 | 1110篇 |
国内免费 | 83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23篇 |
丛书文集 | 811篇 |
教育与普及 | 56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55篇 |
现状及发展 | 183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19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383篇 |
2022年 | 398篇 |
2021年 | 449篇 |
2020年 | 448篇 |
2019年 | 361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398篇 |
2015年 | 508篇 |
2014年 | 967篇 |
2013年 | 793篇 |
2012年 | 945篇 |
2011年 | 972篇 |
2010年 | 933篇 |
2009年 | 1018篇 |
2008年 | 1189篇 |
2007年 | 1037篇 |
2006年 | 784篇 |
2005年 | 847篇 |
2004年 | 702篇 |
2003年 | 742篇 |
2002年 | 715篇 |
2001年 | 729篇 |
2000年 | 652篇 |
1999年 | 574篇 |
1998年 | 546篇 |
1997年 | 533篇 |
1996年 | 497篇 |
1995年 | 389篇 |
1994年 | 429篇 |
1993年 | 275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284篇 |
1990年 | 222篇 |
1989年 | 202篇 |
1988年 | 129篇 |
1987年 | 94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框架-剪力墙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剪结构的变形介于弯曲与剪切之间,属弯剪型,整个结构上下各层层间变形趋于均匀,变形协调。在下部楼层,剪力墙位移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在上部楼层,框架内收,阻止剪力墙的侧移,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当剪力墙及框架的总抗侧刚度增加时,结构的变形减小。由于框剪结构的抗侧刚度影响到框架与剪力墙的共同工作,进一步影响着结构的内力分布及变形大小,因而改变与结构抗侧刚度相关的参数,探讨框架与剪力墙共同作用的规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逐步强化,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这就需要政府和民间的中介机构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提供服务,强化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各国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43.
沈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
目的将热力学数据与动力学知识及结构信息相结合,概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二氧化硅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方法通过阐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热力学数据与其动力学研究结果,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及模型建构。结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主要受浓度、界面性质、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链长、表面电荷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表面活性剂在基质上形成的离散聚集体及形貌会影响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形态,同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44.
45.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在教育与心理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主要针对被试者的能力及被试者对测试项目的“正确作答概率”进行建模。主要讨论了两参数logistic项目反应理论模型(two-parameter logistic item response model,2PL)下基于PólyaGamma分布的Gibbs抽样方法的贝叶斯估计效果。针对2PL模型,通过Monte Carlo模拟研究了基于Pólya-Gamma抽样方法的估计效果,并讨论了该抽样方法针对不同先验的敏感度。在模拟实验中,具体讨论了测验长度、被试样本及先验分布等因素,最终汇报了2个统计量——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来检验参数的估计效果。模拟分析表明,基于Pólya-Gamma的抽样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46.
47.
利用重矿物组合、砾石倾向、岩心、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及多属性反演技术,对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源-汇控砂控相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北部近源火山岩、中部较近源火山岩与侵入岩和南部沉积岩3个母岩区;识别出4大输砂沟槽,北部近源沟槽窄而陡,向南演化为宽而缓,砂体厚、物性差,含油性差、产量低,为扇三角沉积;中部3大沟槽划分为缓坡窄沟和缓坡宽沟2种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前者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产量高,后者砂体较厚、物性较差、含油性较好、产量一般;输砂沟槽核部较翼部砾石粗、砂体厚、物性好,古低凸贫砂,物性差,泥岩为主。受源汇体系影响,中部3大输砂沟槽是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渤海海域辽中中洼东三段湖底扇沉积模式,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沉积模式演化等方法,结合经典湖底扇沉积模式、重力流沉积理论和地震资料,定量刻画湖底扇砂体展布范围。研究表明,旅大A构造东三段为富砂型湖底扇沉积,可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远端带、滑动滑塌陡坡带、朵叶缓坡带等沉积单元。根据流变学特征,结合岩性组合、物源搬运距离,可将朵叶缓坡带细分为朵叶碎屑流沉积、朵叶前端浊流沉积。通过建立等时地层切片,优选最小振幅属性,将井震结合,定量刻画出湖底扇砂体的平面展布范围。 相似文献
49.
50.
研究了泡生法生长蓝宝石单晶过程中,单晶内的气泡的产生、分布形态以及形成原因等。结果表明,原料的纯度、固液界面的稳定性是决定气泡分布的关键因素,其中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又取决于合理的生长工艺条件,尤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合适的温场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