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30篇 |
免费 | 897篇 |
国内免费 | 65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26篇 |
丛书文集 | 637篇 |
教育与普及 | 44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27篇 |
现状及发展 | 146篇 |
综合类 | 152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1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346篇 |
2019年 | 294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405篇 |
2014年 | 765篇 |
2013年 | 628篇 |
2012年 | 749篇 |
2011年 | 769篇 |
2010年 | 734篇 |
2009年 | 833篇 |
2008年 | 959篇 |
2007年 | 829篇 |
2006年 | 632篇 |
2005年 | 675篇 |
2004年 | 553篇 |
2003年 | 582篇 |
2002年 | 563篇 |
2001年 | 584篇 |
2000年 | 517篇 |
1999年 | 459篇 |
1998年 | 432篇 |
1997年 | 420篇 |
1996年 | 387篇 |
1995年 | 306篇 |
1994年 | 349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227篇 |
1991年 | 233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综合应用相平面分析法和初值扰动椭圆函数展开法研究(2+1)维AKNS方程.给出了方程行波闭轨和同异宿轨的存在性,获得了方程含时间任意函数初始解扰动的椭圆正弦函数精确解,分析了所获解结构在初值扰动下的三类特征,讨论了初值扰动波的局域激发几何结构.所获结果丰富了该方程的可积意义和动力学内涵.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选相复杂的难题,文中基于新时域相模变换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选相方法.该方法以单回线故障时的选相研究为目标,在四回线发生单回线故障时,利用故障边界条件和解耦后模量与电流分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新型选线判据.之后,利用不同类型故障时特定的1种模分量幅值和另外2种模分量的正负号,提出了相应的选相判据,并给... 相似文献
35.
岑仲迪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2,(5):113-116
文章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民主决策和管理、促进教职工职业发展、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等方面阐述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校二级工会工作重心重塑,提出了校本制度设计制定与校本特色活动策划实施、重大事项表决制度完善、日常监督与提案跟踪落实、建功立业先进典型选树、帮扶结对与团队合作推进、互动反馈机制与交流平台构建等对策举措,以更好地推动二级学院的品牌创建和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决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散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将无压烧结纳米银膏作为芯片固晶材料,应用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对纳米银膏的热学行为及烧结后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烧结温度对电阻率和孔隙率的影响.利用纳米银膏封装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分析了不同固晶温度下发光二极管器件热阻及其结温变化,并与传统锡膏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固晶温度升高,纳米银膏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逐渐提高.纳米银膏在200℃烧结后的电阻率为6.49μΩ·cm,界面孔隙率为11.5%,封装后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样品固晶层热阻为7.45 K/W,比采用SAC305和Sn42Bi58焊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样品固晶层热阻分别降低15.4%和28.9%,芯片结温则分别降低2.9%和21.2%.此外,实验还测试了三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样品的出光功率和工作温度,结果表明纳米银膏作为芯片固晶材料可为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降低芯片结温并提高器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
38.
通过氧化石墨烯(GO)负载Fe2O3,利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连接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GO,构建负载Fe2O3的石墨烯基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三维网络;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电化学方法探讨各个组分在... 相似文献
39.
探讨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第一段(姚一段)特低渗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成因,为预测“甜点”储层分布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综合物性、压汞、薄片、X射线衍射等多种数据,在姚一段成岩作用特征及对物性影响分析基础上,利用多种成岩强度参数进行特低渗砂岩成岩相划分,系统研究各成岩相特征及差异成因。结果表明:姚一段特低渗砂岩经历了压实成岩、胶结成岩、溶蚀成岩和胶结-交代成岩等4个阶段。姚一段岩石粒度细、黏土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强烈的压实作用是破坏物性的主要原因;多类型、多期次的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复杂化,是导致特低渗的重要原因;长石、岩屑溶蚀有效改善了物性,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根据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成岩作用强度参数关系,将姚一段分为5种成岩相,各成岩相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差异使孔隙沿不同路径演化,形成各自的孔隙组合,是导致其物性差异的根本原因。弱胶结中溶蚀相和弱压实中溶蚀相孔隙结构和物性最好,是有利储层类型;强压实弱胶结相和弱压实强胶结相孔喉细小、连通性差,为不利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