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103篇
教育与普及   5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3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2004年 3-5月,作者用网格式取样捕捉法对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用最优分割法将区内小型兽类群落分为 5个群落.记录了小型兽类的组成、数量、量度及生境因子特征.根据调查计算小型兽类的密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相对重要值等群落特征参数.共记录小型兽类 22种,隶属 3目 8科,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 1. 685, 1. 062, 1. 295, 0. 854, 0. 723.小型兽类丰富度喜好乔木多度 >40%、灌木盖度 >60%、干扰度 >500m,与坡向、坡度等则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2.
利用湛江地区近50年的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该地区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湛江地区的短期气候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小于1C的条件下,年尺度上气温的实际预报准确率达到75%,充分显示出神经网络模型在气象业务中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研究了中国地区人为排放生成的硫酸盐气溶胶分布及其辐射气候效应,并与全球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比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所得结果差异的细致情况.通过以上工作表明:区域气候和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系统能在比大气环流模式更精细的尺度上获得硫酸盐分布规律和辐射气候效应;并且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的在线与离线连接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反馈和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不能被忽略;通过对气候响应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拟结果显示了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4.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5.
用AR模型判断结构损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模型的自回归系数构造距离判别函数、定义结构损伤特征参数,并引入统计分析方法,对结 构的异常状态诊断及损伤定位.数值实验表明,与基于模态频率变化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损伤 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6.
《创新科技》2005,(11):56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37.
Lightning flash activities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the satellite-based Lightning Imaging Sensor(LIS)database from January 1998 to July 2002.The lightning activity shows a clear diurnal variation on the central Plateau.The peak lightning activity appears at about 17:00 which is 3 h earlier than that in Jingxhou,Hubei in the same latitude belt nearby,indicating that the lightning activity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solar heating on the Plateau.The lightning discharge is weaker on the Plateau than Jingzhou.Hubei and other low-altitude continental regions because of the lower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on the Plateau.The CAPE on the Plateau is 12 times lower than that in Jingzhou,Hubei,and 20 time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ea-level region,such as Guangzhou and Florida.However,the sensitivity of lightning activity to CAPE changes on the Plateau is up to 3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prominent low-altitude regions.  相似文献   
38.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同时也是旱涝频繁地区,该地区气候预测能力的提高,是减少人民生命及经济损失的基础和前提.由北京大学赵柏林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HUBEX)”利用外场观测试验所获得的气象、水文、雷达、卫星遥感等加密与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中尺度降水系统的能量与水循环过程,并建立了区域气候/水文数值模式及资料同化系统,以提高对气候模拟和预测的能力.该项目主要成果包括。  相似文献   
39.
近30年来宝鸡夏季旱涝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宝鸡30年(197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和谐波分析方法对宝鸡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及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不同级别旱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0.
新疆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蔷薇科(Rosacue)植物兼具有原始的、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其地理成分包括泛北极古地中海和少数古热带成分,但以温带为主,其中尤以中亚、西亚成分占比例大。经初步研究,蔷薇科植物在新疆境内的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区。由于地带气候因素和水热等条件差异,致使植物分布很不一致,种类以疆北分布区和疆西北分布区最为丰富,疆南分布区较为稀少。越往西北植物类型也由高大乔木灌木逐渐过渡为低矮或垫状小灌木和草本,反映出植物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关的规律性变化。新疆蔷薇科植物与邻近地区在区系组成上有密切联系。通过新疆蔷薇科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共有种的比较分析,说明我国新疆与中亚、西亚的区系关系较密切,与东亚等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