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李志兴 《科技信息》2011,(29):38-38,111
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生代内陆河湖相沉积盆地。在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其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两次大规模造山运动作用的影响。印支运动奠定了中生代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格局,而燕山运动基本继承和发展了印支运动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2.
73.
应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地层岩性序列.提出一种根据转移概率矩阵和熵分析确定给定层段地层沉积旋回性质的新方法,通过对两口井九个井段资料的实际处理,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计算机解释结果与手工解释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4.
概述了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陈家坝古火山机构,是碧口群中保存较好,发育较全的一个古火山机构。它由火山通道相、爆溢相、喷发———沉积相和次火山相组成,并经历了两次完整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过程,形成了与其相关的金———银多金属矿和铁矿,锰矿、磷矿等。  相似文献   
75.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十分复杂,油气地质条件多变,油气成藏条件极不均衡,勘探程度尚低的状况,应用断层生长指数分析法和深层地震相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层和构造单元划分及变形特征、火山岩和油气生储盖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具有多期叠瓦冲断和分段性构造特征,从石炭纪末洋壳俯冲结束、弧陆强烈碰撞造山活动后,经历了前陆盆地短期伸展火山活动、前陆盆地前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后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压张转换和整体抬升剥蚀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特征,发育不同的沉积旋回.构造演化不仅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形成了多套断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面,同时也控制着油气成藏期次和运聚过程.受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及储盖组合的联合控制,乌夏断裂带共有4期油气充注过程,油气沿玛湖凹陷呈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76.
针对河流相准层序难以识别的问题,将河流相沉积与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联系起来,通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河湖相准层序的形成和类型,指出:存在多种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不仅存在向上水变浅的准层序,也存在向上水变深的准层序;依据不同类型准层序组内部地层叠置方式以及地震反射样式分析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同时认为,河流相准层序是基准面短周期抬升沉积的结果,且仅由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组成。  相似文献   
77.
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复的沉积学、层拉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分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分别论述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强调了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古地貌模型的重要性.今后应加强定量研究,且要注意进行古水深校正,完善埋藏史恢复,以此来进行绝对古地貌恢复,提高研究的精度,也应加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的古地貌恢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综合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对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砂体空间展布特点与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克拉玛依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4个长期旋回;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是其主要成因砂体,不同成因砂体的展布特点与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有关;超长期基准面旋回早期以陆上辫状河道沉积为主,随着基准面上升,水下砂体出现的频率增大;长、中期旋回控制着砂体叠加样式转变,切叠式厚层砂砾岩体多发育在旋回的底部或顶部;在短期旋回上升过程中以形成平原地区河道砂体为主,而随着基准面下降,沉积作用则向前缘地区迁移,形成反韵律河口坝砂体。  相似文献   
79.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地层对比和划分中存在的不统一现象,依据8口井岩心和1700口井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向南地层厚度减薄,葡萄花油层顶上移、底下移,各层渐薄,而非中部缺失或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位于SSC4中部,转换点以下为下降半旋回,转换点以上为上升半旋回的地层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研究区与三肇凹陷统一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该地层格架的建立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0.
吴家望  刘志飞  周超 《科学通报》2012,(23):2145-2157
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370kaBP以来的黏土矿物含量呈现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蒙脱石(62%~91%)为主要的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时增高,间冰期时下降;绿泥石(4%~21%)、伊利石(4%~12%)和高岭石(2%~10%)含量依次递减,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型式,并与蒙脱石含量的变化呈镜像关系.研究认为,以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是陆源碎屑成因,绝大部分来自新几内亚岛的河流输入.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上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有关.在海平面较低时,新几内亚岛的河流物质更容易穿越狭窄的陆架,直接输入向西流动的次表层流,汇入赤道潜流而最终沉积至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蒙脱石含量的岁差周期反映了物源区新几内亚岛的机械剥蚀强度,表现为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受控于降雨量的分布,指示了赤道辐合带(ITCZ)在轨道尺度上的经向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