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9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9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蒯因哲学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套成体系的理论。翻译不确定性和自然化的认识论是其主要学说。刺激、刺激意义和场合句、观察句是其学说的基础概念。观察句的根本特点是公共性,但是它并不来源于刺激。蒯因的刺激概念不能达到他赋予其的理论目的:即它可以为原始翻译中的观察句提供解释和为自然化认识论提供出发点。  相似文献   
952.
欧阳智英 《科技资讯》2012,(26):169+171-169,171
英语数码产品说明书是英语科技文体的一种,在词汇运用和句子结构上都有着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特征,它具有词汇运用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句子结构的简明性和直观性以及事物描述的客观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翻译的方法也有多种。  相似文献   
95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追求新的价值。鉴于此,我们不能仅仅把翻译看成是语言的转换,更要把其看做是一种经济活动,关注翻译的创新与新价值。然而,译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借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立足市场、资源与组织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于翻译活动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954.
中国近当代翻译史就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翻译的历史。本文以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借鉴人体学思想,分别阐述了翻译标准是人脑,翻译学和翻译批评是两只脚,异化和归化是两只手,翻译作品是心脏,传统翻译的积累和国外译论是消化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看作呼吸系统,而翻译人员则是其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梳理了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主干和脉络划分。  相似文献   
955.
杨帆  孙燕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128-128,13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本文通过分析中文、英文中词语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说明译者只有加强中外文词汇的不对等研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出的内容既能忠于原文,又能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56.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接受美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电影片名翻译中,从译语观众的接受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957.
电影片名具有信息传递、审美艺术和商业价值功能。本文从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出发考察了从外国电影进入国内的早期、中期直至当代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时期我国电影片名翻译的价值取向演变。  相似文献   
958.
鉴于目前翻译界对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所发生的论争,详细解析了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异化与归化,并且从实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出色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959.
分析翻译课程中教学型语料库的构建问题,认为应结合翻译课程具体的教学法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型语料库的构建,并以比较翻译教学法为例,从微观翻译教学环节具体探讨语料库构建的类型、选材、标注等问题以及构建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0.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探讨了翻译主体性因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身体体验、认知和再现的过程,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并强调了体验和认知对译者的制约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译者主体性是创造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性这一双重属性,方能更好地理解对译者的隐身和显身这一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