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107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2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6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19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中国目前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146个。与全球的保护区一样,其功能区域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物最后的庇护所。因此,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狩猎和游监活动,以保持其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不受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02.
构建了使用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空气温度、总辐射、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3层BP神经网络.在确定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之后,使用遗传算法取得了BP神经网络训练的最优初始阈值和权值.采用2190组青藏高原海北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实测CO2通量及相应的训练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对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3.
受水区生态系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将引起受水区河流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数量减少、东线洪泽湖的水质复杂化、受水区降水增多和温度降低以及受水区植被面积增加,从而改变流域的生态结构.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应保持河流形态的异质性和生境的多样性,充分认识生态系统过程的非线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实施相应的环境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受水区生态在自主性基础上进行恢复,努力使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的生态起最大积极作用,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南水北调工程.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农田养分平衡和养分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黑龙江省1949 ̄1999年农田养分平衡盈亏的动态变化。指出氮素平衡一直是亏缺的,但进入90年代,减亏速率很快,到目前氮素收支接近平衡,磷素平衡进入90年代开始盈余,目前磷素平衡盈余已达40%;而钾素平衡一直呈双比例亏缺。文章选择了两个典型村农田实际测定在10年和18年中土壤养分水平的变化,结果证实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决定了农田养分的变化方向。文章还讨论了农田养分平衡盈余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地球表层物质运动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自然杂志》2000,22(4):194-198
地球表层的研究涉及到地质、地理、生态、生物、气象、水文、医药、海洋、天文、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有关地球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本文基于地球表层新概念,就地球表层巨系统的物质运动(包括固体圈、气液圈、有机圈三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作用或影响以及各系统或子系统的物质运动可能带来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6.
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青 《自然杂志》2000,22(6):320-322
本文结合近年有关化感作用的大量报道,分析了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化感作用作为信息传递形式和化感物质作为信息载体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食物链类型,并在生态系统演替和系统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7.
提到森林之火,许多人不禁会联想起十多年前东北大兴安岭的那场令人触目惊心的大火。人们往往因此认为森林必须绝对禁止烟火,否则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然而,这种看法全面吗?最近,国外一些林业专家指出,对于森林之火不能一概而言,应当全面分析、科学对待。森林火灾分为两种:一种叫树冠火,俗称森林大火。它通常由火苗先把一棵大树从树底点燃,一直烧到树尖,并且殃及邻树一齐猛烈燃烧而形成。这种大火可以摧毁被烧森林中的一切,如遇大风干燥天气,借助风势,火的破坏性就更大。另一种叫地面火,俗称森林小火或野火,这种火一般…  相似文献   
108.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现状及重要意义,界定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阐述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构建以生态环境保障度、自然资源支持度、社会经济发展度和健康可持续度为准则层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区生态健康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将信息熵理论引入指标体系的约简.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以ArcGIS软件为支撑,探讨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  相似文献   
110.
以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中生境质量评估功能模块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下研究区的生境质量,进而开展优先区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区和生态廊道的构建.结果表明,2010—2015年,研究区草地面积增加168.76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9.38 km2,森林、农田、湿地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分别减少1.26,115.17,13.72,98.0 km2;研究区生境质量较高等级的用地面积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75.76%降低到2015年的70.54%,较低等级的用地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24.24%增加到2015年的29.46%;研究区生境质量大范围出现轻微退化;构建生态廊道总长410.0 km,为动物迁移创造了条件.对优先区进行生境评估和廊道构建,可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