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钟武堂 《广东科技》2010,19(8):43-44
叶斑枯病是毛竹营林建设中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生病害,轻者竹叶局部失绿形成枯斑,重者竹叶卷曲、脱落,竹梢枯死,出笋量急剧减少,因而对其病害的防治是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林场工作经验,结合毛竹叶斑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从林场清查、合理采伐、抚育施肥等方面对叶斑枯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保证毛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2.
邓绍勇  原静 《江西科学》2012,30(5):601-602
报道了产自南昌的马钱科Loganiaceae尖帽草属Mitrasacme尖帽草Mitrasacme indica Wight,该种系江西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3.
64.
哈林顿分离棒(哈氏棒)应用于脊柱侧凸和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矫形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其并发症发病率约为4. 5%,断棒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断棒原因,提出了附加保护套简作为防断的切实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本实验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以期获得优良复壮、抗逆性增强的植株,降低辣椒的死亡率。选十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其中以MS+5NAA+5IAA较适宜,茎尖在培养基上不经过继代培养就可一次完成成株过程。为了快速繁殖,对辣椒进行切断繁殖的方法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获成功。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论述机制钢叉尖原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脉冲式径向热挤压成形新工艺,为实现该工艺研制出脉冲式径向挤压头。阐述加工四股钢叉 叉尖的四轴成形机方案设计与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最后,文章从加工质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该研制成果的应用归纳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68.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自1976年6月至1986年6月十年间,对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术后产生再狭窄或关闭不全进行再换瓣手术16例。16例中应用广东型猪生物瓣10例、Biork Shiley机械瓣6例,全组均用升主动脉插管及经右心房插管,其中12例为单管插Sarn's管,4例为分别上、下静脉插管,因左心房及左心室后侧壁之粘连难以剥离,二尖瓣显露差,故换瓣时间较长,平均为56′58″±17′(36′-99′40″),术中渗血较多,平均为1406.6±755(410-2680)ml,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最低平均为27.8℃±1.7℃(23°-31.8℃),灌注流量平均为60.1-71.7(S.D.±7.9-10.6)ml\kg\min,术中维持主动脉平均压为51.8-85.8(S.D.±17.1-21.0)mmHg范围,术后未发现脑部及腎脏并发症,左心排气宜于左心房排气同时进行主动脉根部插针排气。本组除8例术后死于肺水肿、呼吸道阻塞及低排综合征外,余13例出院时病情平稳。术后一旦出现低排综合征,宜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以降低该类病重病人之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9.
毛竹基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基腐病是于1975年在江苏省常熟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现已知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四川均有分布,国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的分离培养试验,从病株组织内获得4种真菌和1种细菌的纯培养,通过竹笋期的室内,室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反复接种和再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细菌对毛竹不有任何致病力,茁芽短梗霉和交链孢对毛竹只有很轻微的致病力,仅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暗孢节菱孢和异孢镰刀菌对毛竹有极强的致病力,并能  相似文献   
70.
报道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的形态特征,孢子萌发方式和主要生态特性。电镜观察表明,该菌的基本形态与M.B.Ellis所描述的一致外,还发现了一些未被描述过的孢子类型:(1)长椭圆形一棍棒状的分生孢子;(2)向顶性陆续形成的分生孢子链;(3)间生和顶生的厚坦孢子。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分生孢子有两种萌发方式:一种是产生芽管,另一种是产生泡囊,囊中含有多个无色球状或椭圆形的孢子。适合孢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