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5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7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1篇 |
综合类 | 9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关联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理论,它强调信息或话语的接受者,主张从认知角度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本文介绍关联理论的基本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关于认知语境和交际的理论体系,从而指出认知理论对语用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2.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与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信息技术科学密切相关。术语学家认为,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得益于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语言学土壤。它从问世之初就沿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在新的研究范式下,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研究主要遵循外延主义、人本中心主义、新功能主义和阐释主义等原则。扩张主义主张以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术语研究,主张不同学科相互交融,即坚持术语研究要秉持多学科主义的理念。俄罗斯认知术语学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态势,为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范式主张研究术语的认知、交际、民族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3.
杨勤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7(2):115-117
讨论语境对话语含义的影响,特别探讨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话语含义的影响,说明语境对听读者理解话语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中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的悲剧结局进行了重新分析,并从知识分子的使命、社会立足点和话语资格以及文化选择上的困惑诸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批知识分子之所以不得不以悲剧结束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45.
杨昌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3,(3)
听说教学是英语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话语作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智力认识活动。听能技巧是说话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6.
47.
张春辉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6-78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话语误解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8.
文学在转型时代面临着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多元并存、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形成。大体说来,支撑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写作的作家主要有两类:一是已进入中老年的"五七族"和"前知青族";一是晚生代和后知青。"五七族"和"前知青族"都经过五十年代的理想训练和文革的灾难,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是他们文学写作的最基本的话语资源。而晚生代和后知青在重新思考知识分子身份、地位以及价值承担时,他们更喜欢用解构主义、享乐主义、游戏主义的态度来从事写作。转型时代的知识分子小说大致可分以下三种类型:现在时写作;反思型写作;直面现实型写作。 相似文献
49.
孙立春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
芥川小说<莽丛中>通过女主人公真砂的受辱事件,真实反映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历史境遇.作为一名被侮辱和被戕害的女性,真砂既要遭受男权社会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迫,还无法摆脱父权制话语的规范和制约.真砂实际上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如果认同父权制社会的角色定位,则势必会丧失自我的性别权利;如果违背父权制社会的伦理法权,又势必会沦为不贞或堕落的形象.真砂的哭诉反映了她反抗男性霸权的潜意识,预示着其对现实处境与性别意识的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明治作家德富苏峰、大正作家芥川龙之介、昭和作家小林秀雄的访华游记为例,分析了其中的杭州形象。总的来说,来华的日本近现代作家基本上都创造出将理想杭州与现实杭州对立起来的矛盾的、分裂的杭州形象。这种对理想杭州的赞美随着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恶化而减弱,而对现实杭州的蔑视却越来越显著。在他们的东方主义话语中,杭州被他者化、对象化了。他们从杭州这个他者中看到了自身,他们对杭州的歪曲描写使当时的日本人获得了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