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围城>深刻地挖掘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两面性和劣根性,并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本文结合<围城>对人物特征的刻画,从心理学和哲学的层面分析了人性的矛盾,又由于小说中出现的情理上的牵强和逻辑上的含糊,使其走进了"文学的围城".  相似文献   
82.
在海外汉学研究中,以法国汉学与鲁迅最有不解之缘。一是因为鲁迅的文学活动最早由翻译和介绍法国小说开始,二是因为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译介鲁迅作品的文化重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鲁迅在法国的译介历程已经历了80余年,其小说和杂文、散文诗都被陆续译成法文。米歇尔.鲁阿夫人、弗朗索瓦.于连等都是法国鲁迅研究者中的代表人物,后者更是突破传统鲁迅研究模式,第一次做到了让鲁迅"自己说话"。当今,法国汉学界对于鲁迅作品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83.
固定格式"集X于一身(体)",具有定位性、集优性、概括性、自主性、比拟性等表义特点;该格式是"意象图式"中的"容纳图式"和"聚集图式"投射于语言的产物,其频繁使用,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或事物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成就的卓越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84.
高原训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经验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但也暴露出高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高原训练的热点问题.文章就模拟高原训练同传统高原训练之间的关系,高原训练应以能力提高为重点,训练的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机能监测和评价、适应期问题、高原训练中速度训练问题和种族差异问题等几个方面对高原训练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高原训练的针对性建议.加强高原训练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85.
86.
许地山早期散文《愚妇人》倍受争议,甚至有不少评论者认为许地山在这篇散文中宣扬“人类绝嗣”,也有一些评论者对此作出片言只语的回驳。本文尝试将佛学引入,来对《愚妇人》进行全面观照,力求能还原许地山创作《愚妇人》的本来意图,并挖掘这篇寓言散文的内涵。之所以选用佛学的视点来观照,是因为许地山早期曾“有过宗教信仰”,且这种宗教信仰完全可能就是佛教。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愚》虽有一些虚无主义思想,但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87.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和讨论了一个新概念-模糊圆弧,如果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简单曲线段趋近于一个圆弧,就可以求出它的模糊圆弧.一个模糊圆弧由一条简单曲线段和该曲线段的圆度函数共同给出.并探讨了模糊圆弧的并、交、补运算.  相似文献   
88.
“于”可以表示并列关系,早期辞书多有论及,然所举例子多只限于《尚书》.甲骨文中"于"有用为并列连词的,各家所举多有不同,然能确定的只有一例.甲、金文中又均有两个“于”连用于一句中的形式,过去多谓其中的后一个“于”为并列连词,但陆续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本文通过对金文中"于"字的调查以及与“雩”的对比,认为金文中“于”没有并列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89.
一个巴拿赫空间若包含一个ε一等距lp序列,则X#包含一个ε1-等距于lp序列.  相似文献   
90.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提倡“煮书”和“煮课”。于老师为了把发现留给孩子,他在教学之前十分注意“煮书”和“煮课”。“煮书”就是备课前和写好教案后的钻研,认真地跟文本对话,细细品位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煮”课,则是教师上课之前反反复复地说课,细细和纸上的那个“教学假设文本”对话,实现最好的选择、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语气语调,力图把孩子们教出灵性和悟性来,真正实现“把发现留给孩子”。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激励者,还要唤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讨论交流。不做一番课前的“煮”功,教学怎么能上升到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