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52.
公元前800年左右.在古埃及底比斯城的卡纳克神庙.有一位名叫“梅丽莎蒙”的女祭司。“梅丽莎蒙”的意思是“她为阿蒙神而活”,可见这位女祭司的主要职责是供奉神庙里的阿蒙神(和太阳神有关的神)。  相似文献   
53.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其《随笔集》中,以研究自己为起点继而扩展到全人类,从研究死亡出发找寻生命的意义,最终消融了对于死亡的禁忌。  相似文献   
54.
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对本组救治的106例与前期救治的10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本组106例患者,死亡率为62.3%,较对照组降低了5.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早诊快治,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疝,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颅内压,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蜱虫真面目     
刘敬泽 《科学世界》2010,(11):82-83
2010年的夏末秋初,在河南、山东等地发生了由于一种被称为“蜱”的小虫叮咬转而引起疾病、导致人体死亡的事件,随后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新闻。这些几乎不为人知的小虫子,一时间成了众人讨论的焦点,有些人甚至到了“谈蜱色变”的程度。那么,这些小虫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究竟有怎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6.
盗采猛于虎     
盗采矿产资源吞噬了不少鲜活的生命。去年,某县曾发生一起因盗采锑矿致4人窒息死亡的恶性事故。前几年,沅陵县也曾发生过盗采中冒顶而致两人死亡事故。实际上,盗采事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在每年的矿山事故统计中,盗采都要占相当比重。盗采到底吞噬了多少  相似文献   
57.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死亡现象,常常具有宗教的意义.如<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之死、<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之死、<红楼梦>里的贾瑞之死,都包含着某种佛家或道教文化观念,体现出古人对死亡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58.
死亡山谷     
王晓林 《奇闻怪事》2012,(10):57-59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常常给人以莫名的神秘感,在一棵棵高大的树木的背后总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四处游荡。在我国四川就有一片名叫黑竹沟的原始森林,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斯豁。"斯豁"是彝语,意思是死亡。当地人为什么叫它死之谷呢?因为这里发生过无数起怪  相似文献   
59.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保留宣告死亡制度.死亡宣告申请权应有适当的顺序之分。对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能力的确定,既要坚持民事能力制度的一般性,同时也要照顾宣告死亡制度的特点。关于死亡宣告对于婚姻关系的存废,在符合婚姻法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当事人的选择权和意思自治权。法律上不能硬性规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60.
师陀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在小说作品里常常用废墟与死亡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家对此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落寞和民族生存的艰难困苦。废墟与死亡这两个文本意象作为文学符号,在师陀的小说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