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1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系统科学   91篇
丛书文集   324篇
教育与普及   1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67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955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实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是一种由正交异性桥面与密集配筋的UHPC薄层通过剪力钉连接而成的新型桥面结构.为研究UHPC层对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性能的影响,以枫溪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常见疲劳细节在铺设UHPC层前、后的应力幅变化.首先通过整体有限元模型确定测点位置以及加载范围,然后根据加载方案分别在铺设UHPC层前后采用三轴加载车进行低速加载试验,同时采集并整理正交异性钢桥面常见疲劳细节应力响应试验数据,最后建立了节段有限元模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铺设UHPC层后,常见疲劳细节应力响应均有明显降低,其中面板上的细节(纵肋-面板焊缝、面板对接焊缝、面板-横隔板-纵肋交叉焊缝面板位置)应力幅降幅比例最大,高达75%~90%;其次为纵肋上疲劳细节(纵肋底部对接焊缝、纵肋-横隔板焊缝焊缝端部位置、面板-横隔板-纵肋交叉焊缝纵肋位置)应力降幅约为65%~80%;最后为横隔板上疲劳细节(横隔板弧形切口、横隔板弧形切口起点位置、面板-横隔板-纵肋交叉焊缝横隔板位置)应力降幅约为20%~50%.同时,随疲劳细节与顶面距离的减小,UHPC层对细节应力降幅的贡献明显增大.有限元模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也得出了相似的规律.本文实测结果为推广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应力释放法原理,在收敛-约束解析法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任意断面隧洞的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通过与收敛-约束解析法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常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对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的计算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适合非圆形隧洞,由于通过施加节点支撑反力实现应力释放,该方法同样适合应力状态复杂的隧洞;以滇中引水工程为例,将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与收敛-约束解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的有效性;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整体相对误差小于10%.收敛-约束特征曲线数值求解方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可为隧洞工程的初期支护优化设计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竖向及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某工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加筋体的复合弹性模量、桩土刚度比、上下界面摩阻系数比等因素可以起到调节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格室体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根据30CrMo钢的热模拟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动态再结晶物理机制的位错密度、形核率及晶粒长大模型,并采用元胞自动机(CA)方法模拟了30CrMo钢在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显示,通过CA方法模拟得到30CrMo钢的流变应力曲线及平均晶粒尺寸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变形温度越高越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充分进行,稳态下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而当变形温度一定时,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形核率较大,再结晶晶粒较细小。  相似文献   
995.
探讨塔河区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为制定合理生产制度提供依据.通过对目标区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开展不同温度下应力敏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应力敏感程度属于中等偏强型;碳酸盐岩试样渗透率随着有效围压增加呈指数型递减,卸压后试样渗透率难以恢复至加载前水平;试样渗透率与温度呈负指数关系,当试样从30℃升高至120℃时,渗透率损害率从0.53增长到0.65,温度敏感性增强23%.温度对塔河区块储层应力敏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裂纹尖端应力场的非奇异性常数项(T应力)对脆性或准脆性材料的断裂特性及裂尖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都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探究T应力对脆性或准脆性材料I~II复合型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先前研究中提出的计及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进一步讨论了T应力、裂纹尖端的临界距离r0和泊松比ν对中心裂纹圆盘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以及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该准则对基于中心裂纹圆盘试件的断裂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相比,中心裂纹圆盘试件中由于负T应力的存在,会使得裂纹开裂角的绝对值减小,同时使得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的值增加。考虑了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能很好的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且在纯II型时,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比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热压缩实验对Mg-4Sn-1Ce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热压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岛"状的α-Mg、Mg_2Sn、Ce_4Sn_5和MgSnCe相组成。合金在250~450℃和0.001~1s~(-1)应变速率下进行热压缩,热变形激活能Q为162.03 kJ/mol,本构方程为■=1.3×10~(12)·[sinh (0.019σ)]~(5.6)exp[-162030/(RT)]。热压缩温度由250℃升高到450℃,合金显微组织由(扁平状晶粒+挤压流线)组织演变为再结晶等轴晶粒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