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6):110-114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印度观音信仰在输入到中国之后,受到选择和改造。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功能的选择上,救苦救难及其与中国孝文化结合起来的送子功能成为鲜明的特征;二是创造出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新内容,专门宣扬观音的疑伪经大量出现,观音的形象由男性转变为女性。密教下的千手观音,也最终演变成与孝文化结合的香山大悲菩萨的形象。佛教的中国化发展为中国化了的佛教一并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92.
本文通过对《郎傻子与扇子参》这篇民间传说的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内涵,笔者认为在这则民间传说中大体上包含了东北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崇拜情况,并且反映了东北先民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在分析本部作品的同时,插入适当的史实和其它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使本篇作品具有真实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593.
李媛 《科技信息》2009,(2):44-44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94.
自主性、坚韧性和果断性,是意志的特征。青年学生的意志自主性导引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的坚韧性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的果敢性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青年学生的意志果敢性,铸造青年学生的坚韧意志。  相似文献   
595.
邓爽 《科技资讯》2013,(34):241-241,243
"有限与无限"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永恒哲学问题,千百年来,一个个伟大的哲学家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总结了历史上一些重要哲学家对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就无限问题对现代社会和哲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96.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如今社会雷锋不常见,而"雷疯"常见。各种雷人囧事,各种疯癫怪事层出不穷。老人倒了不敢扶,孩子被轧无人管,人和人之间少了一份信任。"雷锋"只在每年3月5号一窝蜂出现,之后便难觅踪影。那么,学雷锋究竟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雷锋精神,与时俱进,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597.
杨蕾 《当代地方科技》2012,(11):133-133,135
西部地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现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的冲击下更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多元文化给整个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同时树立了多个价值标准,这更容易冲击和削弱本就不是很坚固的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同时,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构建,除了要面对一般的国际国内环境,还要受到他们自身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他们自身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社会舆论压力较大,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构建更加特殊,也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598.
闽粤内陆地区有许多崇奉海神的妈祖庙,有人认为其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商人和船工,然而,仔细分析建庙原因,可发现它们有部分是因航运的需要,有部分是因林姓的移民关系。虽不能排除有其他理由如“显灵”、受到妈祖恩惠等关系建立起来的,但是,真正把妈祖信仰传播到闽粤内陆的主要力量应是航运业和林姓移民。  相似文献   
599.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都立足人的德性、理性,对传统的宗教神话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转向无神论,而是开启了一个介于可知与无知之间的“信仰空间”。这个原本的信仰空间源自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洞见。重新思考两位哲人在中西文明开端处开启出来的“信仰空间”,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中西文明对话,尤其在宗教观上的对话,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00.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礼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革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礼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礼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仰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台湾汉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