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6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权威是核心。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认识以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树立法律权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清除认识上的障碍,在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法制队伍、法律信仰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使法律权威有效树立,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32.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都立足人的德性、理性,对传统的宗教神话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转向无神论,而是开启了一个介于可知与无知之间的“信仰空间”。这个原本的信仰空间源自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洞见。重新思考两位哲人在中西文明开端处开启出来的“信仰空间”,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中西文明对话,尤其在宗教观上的对话,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33.
认为孙惠芬的小说《生死十日谈》的意义是在心理学的荒芜之处探寻心灵,为每个乡村个体生命寻找存在的理由,真诚地呈现了乡村个体的精神空间。作家用独特的视角和温暖的讲述为乡村个体生命代言,为每个自杀的当事人及其亲属写下各自的故事,呈现了乡村人的尊严、活法和信仰。甚至可以说,是孙惠芬的书写让世人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这是孙惠芬作为一个作家对生命和尊严的贡献。  相似文献   
534.
分析了台湾当代作家张大春所著短篇小说《现世报》、《扶乩》中涉及的五通神、扶乩等民间信仰现象,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民众心理,以历史学与宗教学的视角,考察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35.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思潮出现多元化趋势。当今社会,随着各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和交流的逐渐加深,国内与国外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持;侵蚀了个体的价值选择,滋生了虚无主义;影响了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手段,加强党史教育等方式来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536.
论证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多种理论的组合,包括文化民族主义、文化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中国文化中的"人民观"、文化符号学理论、开放文化思想、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等。基于此,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思维特征可归纳为文化民族主义视角、文化革命思想视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视角、中国文化中的"人民观"视角、文化符号学理论视角、开放文化思想视角和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视角。  相似文献   
537.
高校信仰教育,不仅能指引大学生行为准则、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对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高校信仰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淡漠,信仰缺失等问题,提出通过拓展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创新高校信仰教育的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时代精神,给予不同主体不同关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利益相合,提高高校信仰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来实现高校信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8.
539.
目前高校的信仰教育弱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信仰教育的客体对信仰教育的认识模糊、态度淡漠、主流信仰状况不容乐观,信仰教育主体的意识不强,信仰教育的内部机制不协调等;信仰教育弱化问题的成因,主要归结为社会大环境等宏观因素,以往信仰教育的误区以及评价体系等中观因素,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等微观因素;解决信仰教育弱化问题主要从提高对信仰教育的认识,把握信仰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信仰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做起。  相似文献   
540.
传统中国儒家哲学强调道德实践和理想人格的培养,把道德人格修养放在了突出位置,强调了伦理道德和道德实践的价值,属于为现实生活实践服务的“生活哲学”;其强调道德实践和个人品质的培养,不仅为现实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善个体的人格修养、满足个人的心理情感需求等问题提供信仰上的帮助,而且对于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改进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从传统儒家道德哲学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是必要且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