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的行为是受其信仰和人生现支配的.本文试从党的信仰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与行为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社会及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2.
呼图壁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绿洲聚落,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末民初的呼图壁县域农业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围绕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现象,促进了移民的土著化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53.
道院存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院是民国一个影响较大的民间宗教,其以世界红十字会的名义开展对外慈善救济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功能角度,从信仰和社会救济两个方面对道院在民国产生并得以发展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4.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的内心信奉与崇仰,其通过把握道德目标、整合道德规范、督导道德实践来铸造人的最高道德价值理想和最高道德人格.道德信仰具有自觉性、理智性、终极性、实践性、超越性等特征.纵现社会现实,人们道德水平滑坡、道德教育实效性弱等决定了我们必须重塑道德信仰,寻求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道德信仰内在机制的建立是重塑道德信仰的关键,对促进道德的实效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是从接触老北京文化开始的。得空闲便去前门大栅栏那边逛,游走在琉璃厂陈旧的胡同里,嗅着古老皇城的人间味道,才渐渐明白“俗”的内涵,也触摸到了它无形中巨大的力量。而我生性不是一个搞学术的人,走走看看,写写感触,浅薄的如此而已。关于民俗文化的书籍,也大致的翻过一些,不过都没认真啃完,过滤性的吸收一点东西。坐进图书馆,拿到了英国爱德·泰勒的那本《原始文化》和这本《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都是比较陈旧的书,几天的时间将后者阅读完毕,对民俗知识应该说才有了一个框架式了解。  相似文献   
57.
本文意在从民间的角度对张承志的创作进行富有新意的阐释。三块民间天地基本上构建起他从知青到教徒的精神屏障,也清晰地标示出他的心灵轨迹。民间的行走不仅是一种精神漫游,而且是一种孤独的心灵追问。张承志创作立场的民间化已表明了一种决不随流从众的姿态,在人们为信仰与精神危机苦恼的时候,他皈依了民间宗教,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提示信仰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这或可称之为世纪末的民间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58.
“大一统”理念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政治学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概念,对中国古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形成产生基础性作用。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演进由“形成期”“变化期”“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大一统”理念在中国古代与“正统”“道统”“华夷”“朝贡体系”等概念和制度息息相关,并通过它们展现出自身丰富多彩的内涵,最终对中国、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文明模式产生直接作用。当前,“大一统”理念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日本精神直接来源于日本民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精英集团和民族信仰.资源短缺的生存环境和面向大海的扩张性生存方式,是日本精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社会精英集团--武士,是民族精神的最主要创造者、体现者和弘扬者;武士精神所体现的民族信仰,构成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标志性精神.  相似文献   
60.
刘宇 《镇江高专学报》1997,(1):60-64,70
信仰,指人们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动的准则.本文所说的信仰,不是指对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政治信仰,也不是对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而是民间信仰.对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进行探讨,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课题,笔者仅就我国民间信仰习俗的地域特色作初步研究,以填补目前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