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01篇
系统科学   171篇
丛书文集   336篇
教育与普及   3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9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833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91.
拉伸法快速绘制轴测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轴测投影的基本定理和正投影图,在AutoCAD中不用坐标变换,也不用UCS系统及三维造型技术,仅用拉伸、复制、平移、修剪等常用的绘图技术,即可快速绘制出各种理想的轴测图,免除了不停变换坐标系统和逐个输入各点坐标的烦恼.此方法独特,方便快捷,易学易用,充分发挥了AutoCAD的常用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2.
构造应力型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工程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构造应力型开采地表沉陷宏观破坏特征,揭示了构造应力型开采卸载地表沉陷的力学本质,建立了构造应力型开挖地表沉陷的力学模型,指出现有的自重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理论方法不适用于构造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引入概化地应力概念,导出了构造应力作用下地表变形的预计公式体系.从工程应用出发,提出了综合考虑自重应力与概化地应力2种效果迭加来研究构造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步骤与程式.  相似文献   
193.
塔里木西北缘NW走向的印干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擦痕等指向证据表明其逆冲方向为NE,与柯坪冲断系自南天山向塔里木的SE向推覆明显不同.地层学和断层切割关系等证据显示印干断层形成早于更新世的柯坪冲断系,而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晚新生代发育两期方向不同的逆冲推覆构造,印干断层是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冲断层,而柯坪冲断系是更新世以来南天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194.
研究自适应设计下的拟似然方程 ∑ni=1xi(yi- μ(x′iβ) ) =0 ,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以概率 1此方程当n充分大时有解^βn,^βn 为β0 的强相合估计 ,且得出了 ^βn- β0的收敛速度 ;然后又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 ^βn 的渐近正态性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95.
砂体顶面微构造对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大庆老区水平井的轨迹设计和钻井实践得出 :影响砂体顶面微构造预测精度的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沉积单元界限、补心海拔的测量精度和直井井斜等 .对大庆老区 2口代表性水平井的微构造研究的对比分析揭示出 :因地质、井网条件不同造成的微构造预测精度影响水平井的设计、钻井、施工等 ;砂体顶面微构造的预测精度决定了大庆老区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可行性和钻水平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6.
从断裂的形成机制入手讨论了活断层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断层资料计算了甘肃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向,新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应力场趋于一致,认为晚第三级以来,甘肃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应该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7.
The left-inverse system with minimal order and its algorithms of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are studied in a linear algebraic framework.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left-inverse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computed in symbolic algorithm. Two algorithms are given for constructing left-inverse systems with minimal order.  相似文献   
198.
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是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和后期演化对煤层气保持和破坏的综合叠加结果.从构造演化的角落来看,煤层气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是煤层停止生气之后上覆“有效厚度”在地史上埋藏最小的时刻.中国除变质程度较低的含煤盆地外,绝大多数盆地都经历了回返抬升演化阶段,聚煤盆地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及抬升的强度直接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后的构造演化对煤层气的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的地区,煤层气将不断散失;后期发生沉降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但易造成煤层气饱和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9.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200.
排课程序优先级的确定与最简单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排课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简单化处理的模型,通过优先级的确定和数据表字段顺序的改变,使得使用这个模型构造的系统的算法简单化.这个简单系统采用了两个数据表和46条核心程序,快速完成了上千门课程的安排,对编程人员设计实际应用的排课系统具有算法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