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3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1.
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球形和旋转椭球两种模型的吸收效应对散射光强分布的影响. 文中使用Mie散射理论和T矩阵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球形粒子和旋转椭球粒子对正入射的偏振光和非偏振光散射的散射光强随散射角的变化关系,同时,给出了气溶胶粒子的吸收效应对后向散射光强影响的仿真结果. 根据计算出的结果模拟得到了后向散射光强与球形气溶胶粒子的吸收效应成指数关系,而与旋转椭球气溶胶粒子吸收效应成非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12.
设自然数n≥5,Xn={1,2,…,n},POn是Xn上的保序部分变换半群,POCKn是POn中核具有连续横截面的元所构成的子半群,我们得到POCKn的秩为3n-5。  相似文献   
413.
叶绿素是水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之一。为了研究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捕光色素分子的内禀特性与饱和光强的关系,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了6个水稻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并利用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水稻品种的饱和光强只与植物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如本征光能吸收截面、激子传递到光反应中心的速率(kp)、热耗散速率(kD)和激发态的平均寿命(?)等有关,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414.
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大埋深段为研究对象,将沉管隧道简化为框架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各构件的内力状态.在内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验算沉管隧道各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及结构表面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结果表明:沉管隧道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都远大于结构的内力;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沉管隧道模拟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内力状态、混凝土受拉破坏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415.
利用飞秒超快脉冲相位整形方法,计算并研究了阶跃相位整形后激光脉冲的时域光强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调制位置和调制深度,高斯激光脉冲可以整形形成强度可调的双脉冲结构,且子脉冲的中心时间和脉宽可以采用调制参数来调节。同时,研究发现阶跃位置的有效可调范围和激光的线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16.
在血管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图像中,OCT图像中导管在不同位置的成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血管内其他目标检测及识别的结果。为了减少图像中导管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干扰,提出一种快速检测和识别导管区域的自动化方法。该方法先在图像中心处划分检测圆的圆心坐标变化区域,在极坐标下建立圆周光强检测模型。然后,利用每个检测圆上其半圆周的像素均值差构建描述当前检测圆的特征数据。针对导管成像失真问题,采取动态地变换检测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的方法。对4组血管OCT图像(约300幅/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导管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7.35%,且平均每幅图像的检测时间约为0.7秒。  相似文献   
417.
【目的】探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天然次生林下空间尺度及方位间的光强衰减特征。【方法】以吉林东部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5块0.6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样地内乔木生长及光强衰减状况,对林型、空间尺度及方位进行划分,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对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结果】吉林东部天然次生林乔木胸高断面积与林下光强衰减率相关性显著(P<0.01)。随着空间尺度增大,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大部分林型在内侧窗口达到10 m×10 m时,光强衰减率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在25 m×25 m尺度时相关系数最大,内侧窗口周围10 m内的乔木也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显著正相关(P<0.01)。东侧、南侧的树木对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影响比西侧、北侧影响更大。【结论】通过移动窗口法可以分析不同林型乔木对于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范围,与耐阴树种相比,喜光树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在更多尺度下显著相关;在(10 m×10 m)~(40 m×40 m)的尺度范围内,多数林型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显著...  相似文献   
418.
光束经过光阑后产生衍射图样,通过分析衍射图样可得到光阑的形状和尺寸等信息.当光束的传输路径中存在散射介质,散射介质的随机散射效应将导致光场变为随机的散斑场,无法直接从中获取光阑的信息.本文基于强度相关理论,实现了通过散斑场对光阑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光阑轮廓信息.散斑重构的光强分布图的像素间距与实际物体的物理间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能够利用重构图像对目标光阑进行定量测量,本实验散斑重构图像的最高分辨率为396.8μm/l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