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3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52篇 |
丛书文集 | 242篇 |
教育与普及 | 17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3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6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504篇 |
2009年 | 639篇 |
2008年 | 645篇 |
2007年 | 685篇 |
2006年 | 398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332篇 |
2003年 | 387篇 |
2002年 | 369篇 |
2001年 | 350篇 |
2000年 | 253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学习型组织的复杂性管理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圣吉认为,系统的复杂性表现为动态性复杂和细节性复杂两种,处理这两种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分别是象思维和科学思维。而系统动力学综合了这两种思维,能准确而动态地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为人类处理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思考工具,实现了管理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2.
毛泽东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对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列主义系统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吸收了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思想中的系统始基、系统整体性、系统相关性、系统层次结构性、系统协同倍增等思想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
94.
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是机械还原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型组织是针对19世纪、20世纪组织管理的弊端,全球经济的新环境与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更具人性的复杂性组织。学习型组织重在强调思雏方式的变革,提升系统思雏的能力,从机械观走向系统观。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雏。 相似文献
95.
"复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表现为重复、拷贝或再造某种事物、结构或关系。这种现象在生命系统中尤为明显。通过把系统表征为由点(属性)和线(关系)所组成的网络,网络思维可以作为考察各种系统的认知工具。这种思维除了可以进行诸如还原、切出、背景化和层级化等多种表层操作以外,还具有更深层的点和线的复制。以对部分与整体、系统和环境的辨析为引导,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鲁曼系统理论中的系统观发展史,然后以现有系统观的生命系统模式作为框架,提出把复制性作为网络思维的图式(基于点线符号的网络)及其考察的对象(系统)的基本特性,从而为利用网络思维考察各种系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6.
可拓方法在加工中心刀库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可拓学理论,采用物元的发散性思维,研究可拓方法在加工中心刀库设计中的应用,并运用优度评价法进行收敛,从而得出最优设计方案.文中介绍了加工中心总体方案设计的知识结构,并给出刀库方案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7.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8.
99.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100.
<正>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这样往往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不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甚至厌倦数学的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一味做题,而应该展现出题目背后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1].掌握数学问题背后的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也是数学魅力之所在[2].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知识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