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8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944篇
系统科学   973篇
丛书文集   567篇
教育与普及   4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6篇
现状及发展   213篇
综合类   21288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661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272篇
  2011年   1290篇
  2010年   1124篇
  2009年   1316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66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686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479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我国综合管廊工程面临的震害威胁十分严重,开展内置大质量管道对管廊地震响应的研究很有必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完成了水平地震波入射下,综合管廊的地震响应分析。在建立4种不同工况下L形三仓综合管廊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管廊在水平地震波入射时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管廊主应力与剪应力最大值均位于中隔墙上,大质量管道引起结构动应力显著增大,但对结构水平位移几乎不产生影响,管道置于管廊下层且远离震源的分仓内对结构抗震最有利。  相似文献   
933.
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行能耗,分离式热管冷却系统会根据实际负载降低风扇转速,造成换热性能的衰减. 为了对低风量和低负载下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换热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了适用于预测低风量下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换热性能的一维稳态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最大预测平均偏差为6.3%. 利用该模型研究了运行参数对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换热性能和数据中心热安全的影响. 不同风量下,服务器排风温度从27 ℃上升至39 ℃时,系统换热量均有超过60%的提升;冷冻水供水温度从6 ℃提升至18 ℃会导致系统换热量最高下降41.8%. 在200~1 400 m3/h风量下,增加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高度差可有效提升系统换热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风量越大,换热量增长率越高. 但在相同风量下,随着高度差的逐渐增大,换热量增长率逐渐降低. 研究结果对分离式微通道热管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优化和节能运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4.
沉井因埋深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和施工工艺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项目中。但是,随着建设项目的扩展,沉井深度越来越深,尺寸越来越大,下沉过程对沉井刃脚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沉井刃脚下沉过程中刃脚处扰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介绍了相关试验模拟方法,以期得到扰动土压力作用下沉井刃脚受力机理,为沉井刃脚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5.
针对桩-钢支撑支护形式的基坑工程,应用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桩-钢支撑支护基坑颗粒流数值模型,对比分析有钢支撑和无钢支撑支护基坑开挖过程桩体水平位移、坑底隆起和接触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有钢支撑支护的情况下,基坑开挖过程中桩体水平位移远小于无钢支撑支护的桩体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第2、 3道钢支撑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6.
智能加工系统的出现,使得物料加工更加快捷有效,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生产过程的成本.本文通过对RGV动态调度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优化模型和仿真模型.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给出了RGV在两道工序加工且无故障发生时的调度方案,并且做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937.
938.
939.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