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8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9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双语的认知机制及其思维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思维能力的形成出发,分析了不同语言的人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趋同性及双语者语言之间的相依作用,然后分析了母语和外语对思维的影响。指出不同语言的人所形成的有关世界的概念结构是趋同的,其思维内容也是趋同的,不同的只是因语言不同而表现出的思维形式的不同。外语学习者之所以难以形成用外语进行思维表述,是因为受到了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强大干扰,但母语对外语思维过程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的观点看相对主义--论"不可通约"的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思《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为科学哲学带来了相对主义的问题。“不可通约”的概念更使得范式之间“沟通崩溃”,理性比较失去基础。戴维森、奇确等人对此概念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但也没能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说明,首先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不可沟通,人类具有的“普遍语言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完全沟通。其次,借助语言的创生能力,“不可通约”的问题也可能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而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铁雷  郭华敏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20-20,45
本文从“绿色建筑”本身之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其自身内在之矛盾性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实际境遇极其根源,并对其最终的定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C.S.皮尔斯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以科学家作为职业,却常常又声称科学研究是为了逻辑目的,喜欢把看书塑造为逻辑学家,另一方面,他把逻辑学视为科学,丰富的科学经历刺激了他在逻辑学领域的诸多创造性贡献,实际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为我们从事推理工作的科学家和从事推理研究的逻辑学家都提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关于"Virtual Reality"概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Vitual Reality”是近些年来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学者们纷纷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思考,但观点却很不一致,本文从“Virtual Reality”的译法,实质,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与“虚拟”的联系等四个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二板市场在促进中小市场的融资及创业投资方面有着独特的市场功能。对中小企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将有效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中小新兴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通过二板市场概念的引入,对二板市场的功能深入分析,并关注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虚概念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属于实概念;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不是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