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9篇
系统科学   98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0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32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奥地利维也纳术语学派是对世界术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学派,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世界性的眼光.由于其创始人欧根·维斯特一生不懈的努力,使得普通术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这个学派依旧对现代术语学,特别是对西方术语学理论和实践起着领导作用,并且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文章主要探讨到20世纪末已经成形的,并便于与其他学派进行比较的基本理论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2.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衍变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电一体化由“机械学”和“电子学”复合而成,意味着在传统机械产品中融入电子信息技术。本文详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并探讨其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
隐喻是一种用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概念的认知方式,这一效果的实现遵循特定的理解机制.在情境语义学的框架下,综合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语义和语用因素,可以对经典的概念隐喻体系进行重构.隐喻概念的功能是通过对信息进行抽象和还原,得到同时满足源域和目标域性质的新情境,实现情境转移.这样得到的新情境通常只存在于认知层面,它作为该...  相似文献   
94.
9月5日上市的新股科大创新,以发行价4元、发行股数2500万股、发行市值1亿元(实际募资仅9328万元)这三个“地量”,创下4年来发行市场之新低。自1998年6月隆源双登以5.13元发行价发行1350万股新股募资6930万元以后,4年多来发行的三四百家新股,再没有一家募资在1亿元以下。可如今,这个“下限”被打破了,创下这个新低的居然还是以堂堂名校中国科技大学为主发起人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相似文献   
95.
“工艺”一词学界聚讼难休,其内涵厘清至今未竞全功,将之置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察考在所必行。“艺”初为“祭农、减涝、祈丰收”之义,次为“栽种”,后引申泛指为现代认可的“种植”。周代以前“艺”字单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与“材”“道”等字以“近义聚合”原则方始衍生合成词,其词语发展脉络与过程:艺——材艺——艺人艺事——道艺——术艺——艺术——工艺。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工艺”成词于唐代封演,似可商榷,至迟南北朝《宋书》已见,究其源头则在《尚书》“工执艺事”。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将本源与历史流变勘明,则“工艺”涵义即可厘清为四:“工与艺(联合)”“工于艺(动宾)”“工巧之艺(偏正)”“百工技艺(偏正)”。  相似文献   
96.
从认知表征角度讨论“下来”、“下去”的意义及其不对称,可以发现,“下来”表示人或物体向观察者方向由上而下的移动,“下去”表示人或物体离开观察者方向由上而下的移动。二者在意义上是对称的,但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在句法分布上存在许多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97.
张馨月  张宇 《科技信息》2008,(9):190-190
Lakoff&Johnson在1980到1987年间先后出版了几本专著提出并深化发展了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的奠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概念隐喻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篇文章就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2003年华语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一场比赛为分析对象,试图找到辩论中立论优势的根源所在,为辩论赛的指导、参与或赏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8.
本文试图应用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来阐释那些本身并不存在乖讹/失谐现象但仍然使接受者捧腹大笑的言语幽默的解读认知机制,因为在言语幽默解读过程中,在线意义构建产生的新显结构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可笑。本文应用这样一个假设:言语幽默的成功解读不仅依赖于关联和推理,同时也依赖于概念合成和新显结构。本文通过两个个案研究阐释解读言语幽默的认知机制,这样我们对言语幽默有了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
b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将要存在的状态。1.概念(1)表示说话人的意图,指打算、准备做的事情,这种打算通常经过预先考虑并含有已做好某些准备的意思,所表达的行动通常被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儿童法律概念的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者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法律”一词为靶词,让小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然后将联想出的高频词(概念)作为分析单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素质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法律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征的:(1)罪与罚;(2)司法机关和人员(含行为);(3)法律条规和品格。结果还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法律概念的表征无论是从维度还是从内容深度上都要单一、浅表和具体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