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9-10月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对香溪河库湾进行持续监测,并对其主要营养因子的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初期,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分布差异很大;蓄水完成后.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含量和长江趋于一致.香溪河库湾中TP含量由0.072 mg/L下降到O.066 mg/L,P04-P由0.032 mg/L升高到0.047 mg/L;TN含量略有升高,由0.785 mg/L升至0.817 mg/L,其中NO3-N占TN的百分比从66%增加到87%;D-Si浓度升高了约1.5倍.在3个控制断面,底层TP,PO4-P和D-Si含量大于表层,N在深度方向上没有明显规律.营养盐结构方面,Si/N>1,Si/P>10,有22%的N/P大于22,56%的介于10-22,22%的小于10.  相似文献   
62.
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分析了7ka尺度上的古岸线变迁及近期影响缓冲区范围的河流地貌标志、海岸侵蚀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以及陆-海-大气相互作用标志,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设置海岸缓冲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 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F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 寄主花岗岩、暗色包体及其围岩中闪长质脉体分别存在210 Ma和197 Ma,197 Ma和188 Ma以及230M a和210 Ma两组年龄的锆石;对应的εHf(t)值在一个略微偏正或负的范围内变化,指示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所能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论 该岩体是以新元古带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源自略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这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首先以230Ma的幔源岩浆活动为标志,并可能在210 Ma前就由于幔源岩浆活动热源的持续积累而诱发了该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此后.约在200 Ma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并一直持续到185 Ma左右,证明了秦岭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持续了大约60 Ma.  相似文献   
65.
三亚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月对三亚湾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三亚湾海域大部分区域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国家I类水质标准,但其溶解氧、Chl a、无机营养盐、化学耗氧量、粪大肠茵群均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其中粪大肠茵群在局部近岸海域严重超标.造成三亚湾局部区域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生活人口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6.
厚土层覆盖浅埋煤层支架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陕西榆树湾煤矿浅埋煤层开采支架的适应性,揭示了厚土层覆盖浅埋煤层开采条件下覆岩层的破坏规律;模型实验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70~75 m,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相对较大;组合关键层的破断形成大周期来压现象,支架动载系数平均为1.21,支架阻力能平衡顶板压力,满足工作面正常开采时对支护阻力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指导工作面采前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低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沉积特征及演变、油藏储层特征、圈闭条件及圈闭类型的综合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对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勘探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钦州湾海上溢油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钦州湾海上溢油扩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对钦州湾水动力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MIKE 21/3SA溢油分析模块,对其海上溢油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常风况条件下,涨潮时刻发生溢油,溢油先向茅尾海方向漂移,待落潮后退出茅尾海;计算时段内,溢油向茅尾海方向及钦州湾外湾方向漂移的最远距离分别约为17.51km和10.73km,扫海面积约为71.83km~2。落潮时刻发生溢油,溢油则先向钦州湾外湾漂移,待涨潮后转向钦州湾湾颈方向;计算时段内,油膜向钦州湾外湾方向漂移最远距离约17.96km,油污扫海面积约为50.72km~2。【结论】钦州湾溢油漂移扩散特征与溢油发生时刻及风作用密切相关,溢油时刻及风作用对钦州湾溢油漂移扩散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浮游动物死体在广西近海的可能规模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冬季在钦州湾选择6个站位进行垂直拖网,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区分浮游动物死体,研究冬季钦州湾浮游动物死体的组成、分布及其对丰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浮游动物死体的平均丰度为2252个/m3,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24.5%。共鉴定浮游动物31种(类),其中出现死体的有15种(类)。在优势种(类)中,除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rassirostris )外,其它优势种(类)一旦在某站位发现活体,则其死体出现的概率为100%。死体的出现提高了多样性指数,缩小了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结论】冬季钦州湾约有1/4的浮游动物是死体。死体的存在会误导我们对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的理解,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0.
广西藤县古湾Au1号异常的发现和查证,经历了路线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地化剖面测量等多个阶段。Au1号异常不仅浓集中心明显,平均值和衬度值高,还与Ag1、Pb1、As1、Bi1、Hg1异常套合好,并与之形成一个综合异常。通过查证,该异常与思运-尚厚逆断层关系密切,为矿致异常,异常源为一近南北向的破碎带。指出古湾金矿为断裂破碎带型金矿。提出含碳质页岩并具有黄铁矿化的断裂破碎带、毒砂矿化、Au、As和Bi的组合异常为研究区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