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31.
结合某特大桥桥面铺装变更为钢筋纤维增强钢盘网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详细介绍了钢纤维桥面铺装施工工艺要点,指出钢纤维增强钢筋网混凝土桥面铺装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剪等性能,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施工方法并认真操作,其桥面平整度才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32.
桥面防水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桥梁的类型、性质、重要程度、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等将桥梁防水等级分为三级,设计时按不同等级设防。基于桥梁防水分级,对桥面防水系统的设计年限进行了研究,相应于桥梁防水等级的Ⅰ、Ⅱ、Ⅲ级,防水系统的设计年限分别为20a、15a和10a。同时,提出了以抗剪强度为指标的防水系统结构设计方法,井对桥面细部构造设计提出了建议。最后对防水材料选择的指导原则和需要进行的室内试验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33.
通过3个桥面连续构造节点的疲劳试验,分析不同材料(普通混凝土和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HTC))和配筋下桥面连续构造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UHTC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多缝开裂和延性破坏特征;在同等应力条件下,UHTC材料桥面连续构造节点的疲劳寿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的3倍以上;相同荷载作用下,相比于普通混凝土,UHTC能有效减缓钢筋应变幅的增长,减缓桥面连续构造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桥面连续构造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34.
现今我国桥面混凝土设计落后,设计使用年限短,自重大,易损坏反复修理造成大量经济浪费及交通拥堵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新型聚合物改性轻型桥面混凝土的研究,在节约经济成本前提下增大混凝土设计的使用年限,降低返修率。试验结果证明,聚合物EVA能够极大的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碳化能力,进而增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535.
为了揭示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建立预估模型,测试道路和桥面沥青铺装的温度场并进行对比分析。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实测温度场,收集或计算气温、风速、湿度和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对比分析实测温度场,揭示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分布特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桥面铺装夏季日最高温度和冬季日最低温度的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桥面铺装温度与气温几乎呈同步周期性变化;与道路铺装相比,桥面铺装的夏季日最高温度高1.4℃(3cm处)、日温差大2.2℃;路表、距路表3cm和7cm处的冬季日最低温度分别高3.3℃、1.8℃和0.9℃,冬季日温差分别小2.0℃、2.2℃和2.1℃;建立了以气温、太阳辐射、风速与湿度为变量的桥面铺装夏季日最高温度和冬季日最低温度预估模型,与LTPP和SHRP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预估桥面铺装温度场时具有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536.
刘文忠 《科技资讯》2015,13(2):85-86
桥梁施工监控是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来实施的,包括各主墩挂篮的安装时间、挂篮悬灌施工过程、挂篮拆除时间及拆除位置,都会对成桥内力及线形产生影响。结合某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连续梁悬臂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并针对施工后期挂篮拆除时间调整对成桥内力及线形影响作出定量分析,以期为连续梁施工和线形监控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7.
为解决大跨径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普遍存在的疲劳开裂且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疲劳裂缝可免修复的UHPC加固新结构. 以一座在役大跨径悬索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结构的应用背景,并对大桥原沥青铺装、裸钢桥面、钢-UHPC轻型组合结构三种桥面状态分别开展了现场试验. 基于试验结果,系统揭示了钢桥面4类典型疲劳细节的受力特性,包括应力分布规律和加固后的应力降幅,同时,对实桥建立了局部梁段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中的所有加载工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计算得到的应力响应面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约为10%.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每类疲劳细节,其在纯钢桥面和原沥青铺装两种状态下的应力基本无差异,表明原沥青铺装劣化严重,无法改善钢桥面的疲劳受力状态;而对比铺设UHPC前、后,钢面板上的疲劳细节应力降幅达41%~85%,其中,钢面板-U肋焊缝细节应力降幅为85%,顶部过焊孔处细节应力降幅为44%,而横隔板与U肋交叉部位细节应力降幅为41%,表明UHPC加固薄层有效提高了钢桥面的局部抗弯刚度,从而降低了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桥面的应力水平. 此外,得到了钢桥面上不同疲劳细节的应力响应线,结果表明,各疲劳细节的应力响应因测点位置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顶部过焊孔处细节横桥向压应力响应范围较小,而拉应力响应范围较大;面板及顶部过焊孔处细节的纵向应力响应线较短,而U肋-横隔板连接处细节的应力在3道横隔板或横肋范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38.
539.
针对基于车辆响应的间接测量法进行桥梁模态识别时,桥面不平度的影响难以滤除、高阶模态识别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算法来分离车桥接触点响应信号中的桥面不平度效应与桥梁振动响应,进而实现桥梁模态识别的方法. 首先,详细阐述了应用二阶盲识别(Second Order Blind Identification,SOBI)算法,以两组车桥接触点加速度响应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进而获取桥梁振动估计信号的原理和方法. 然后,采用信号带通滤波和Hilbert变换并结合支点数据延拓的振型修正策略,建立了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模态识别技术流程和框架. 最后,依托数值算例对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车辆间距、桥面不平度和车辆频率等参数对方法适用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有效滤除桥面不平度的影响,实现桥梁高阶模态的准确识别,且对多种关键因素的影响具有鲁棒性,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和适用性强等特点,可为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模态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