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青霉素G酰胺酰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92.
利用SYBYL软件中的Topomer CoMFA方法分析了α,β-不饱和酰胺类TRPV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分子被分开为羰基和氨基两个基团,在Topomer CoMFA模型考察了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去一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q2为0.702,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为0.881.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在统计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有助于TRPV1抑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93.
以L-脯氨酸为原料,与不同的手性胺基醇及脂肪胺反应合成了6个手性酰胺化合物,并考查了它们在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及炔酯与三甲基铝的不对称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效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熔点测定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94.
改进了高收率、高选择性的手性叔丁基亚磺酰亚胺与2-吡啶基格氏试剂的不对称加成方法,合成了11个含吡啶基胺类手性配体,建立了手性叔丁基亚磺酰亚胺与2-吡啶基格氏试剂的不对称加成立体构型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5.
维生素B12(VB12)衍生物,二睛六甲基-N-(3-咪唑基-1)丙基酰胺钴啉酯3b-3f,在N2存在下,与乙酸作用,用含高氯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溶处理,环合得到了五个相应的钴啉环b、c、d、e和f侧链氮原子与钴原子配位的单睛六甲基-N-(3-咪唑基-1)丙基酰胺钴啉酯高氯酸盐4b-4f。产物结构经UV/VIS、^1H-HMR和^13C-NMR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96.
使用半径验分子轨道计算得到了化合物N-(2’4‘,5’-三氯)苯甘-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的一些电子性质,用分子力学程序MMP2得到了该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稳定构象。计算时参数取自对分子N-甲基甲基磺酸胺的abinitio计算研究和X-光晶体衍射结果。研究表明:原子S和N形成d-p配价键,通过此键,其电子进一步与两边的取代苯环共轭,d-p配价键对分子中的电子离域可能起着一个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97.
伯醛化合物加成在富电子碳-碳双键的自由基链反应可以通过硫醇的催化使用来实现,硫醇的作用表现为一个极性可逆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氢原子从醛完全转移至加成自由基上,该自由基是载链酰基自由基加成至烯酰胺上生成的。  相似文献   
98.
共晶技术是针对第三代含能材料二硝酰胺铵(ADN)有效的防吸湿方法之一。采用模拟计算的手段系统研究了以α-环糊精(α-CD)为共晶客体的ADN含能共晶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了含能共晶结构和吸湿性的理论研究模型。基于结合能和静电势分析,确定了ADN与α-CD形成共晶的最稳定化学计量比为2∶1;共晶体的晶体形貌为棱台状,重要晶面为(0 2 0)、(0 2 1)、(0 2-1)、(1 1 1)、(-1 1-1)、(1 1 0)、(-1 1 0),与饱和吸湿率15.35%的ADN晶体相比,其在20℃、40%相对湿度下的总饱和吸湿率下降至0.74%,防吸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
通过红外、拉曼光谱并结合黏度及离子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分析,研究不同种类的缓蚀剂对铝-空气电池放电后电解液组成与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放电后电解液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含氧化锌和丙烯酰胺(ZnO-AM)及氧化锌和聚丙烯酰胺(ZnO-PAM)复合缓蚀剂的放电后电解液中铝含量较低,其苛性比分别为16.17和17.46。铝主要以Al(OH)4-形态存在于放电后的电解液中,且伴有少量的Al(OH)63-,此外,含有丙烯酰胺(AM)和ZnO-AM缓蚀剂的放电后电解液中还存在[(HO)3AlOAl(OH)3]2-二聚体离子。缓蚀剂并不会改变溶液的强碱性环境,且氧化锌的加入对电解液黏度及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含ZnO-AM复合缓蚀剂的放电后电解液的黏度为2.51 mPa·s,电导率为1 317.28 mS/cm;而ZnO-PAM复合缓蚀剂的放电后电解液中,黏度增至5.75 mPa·s,电导率降至1 065.25 mS/cm。  相似文献   
100.
1 Introduction Ynamines [1-aminoalkynes, or N-alkynyl amines] have endured through two contrasting phases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First, they enjoyed a phase of synthetic eminenc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actical synthesis in 1963. In the ensuing twenty years, ynamines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ynthetically useful subgroups of alkynes utilized in countless creative work by many synthetic chemists. Reactivities of 1-aminoalkynes were thoroughly explored. However, unlike its close relat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