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N-苯基-N-脲基取代桂皮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取代桂皮酰氨与1-苯基氨基脲在无水内酮中发生的氨解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谱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2.
首次合成一种链式苯并酰胺配体N,N'-双(2-氨基苯四酰基)-1,3-丙二胺。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一可见光,核磁共振等对配体进行表征和确证。用PH-电位法测定了配体的加质子常数βi^H及其4种过渡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去质子MH-2L型配合物的稳定常 数。  相似文献   
73.
脂肪基代异方酰胺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基代异方酰胺制备方法的改进衡林森胡启山姜崇厚杨大荣(达县师范专科学校)陈益钊李聚才(四川大学化学系)高产率地获取芳基代异方酰胺已有报道[1,2],而要制得脂肪基代异方酰胺却十分困难.原因在于一般的脂肪胺与氧方酸之间,生成异方酰胺的反应很难进行,...  相似文献   
74.
菜籽油烷基醇酰胺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菜籽油为原料,经酯交换、胺解等制得烷基醇酰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烷基酵酰胺制备在酯、胺物质的量之比=1:1.8,反应时间均控制在3h,在100℃保温时间控制在3h,反应温度为120—130℃时制得烷基酵酰胺产品,增稠性、稳泡性明显,优于椰子油烷基醇酰胺。  相似文献   
75.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对甲基苯磺酰基脒-对甲基苯磺酰基酰胺螯合纤维,并将其用于溶液中痕量Ru(Ⅲ)和Rh(Ⅲ)的富集和分离。讨论了富集酸度、富集流速、共存离子干扰、洗脱及再生等因素对富集回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螯合纤维反应及富集的条件。  相似文献   
76.
应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铜(Ⅱ)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并对其非等温TG数据分别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进行了解析。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提出了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酮(Ⅱ)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根据TG曲线计算出了E,lnA和△S^*,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77.
噻吨酮酰胺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12个噻吨酮酰胺类光引发剂,它们均为新化全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结构。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它们的光引发性能,并和其它种类取代的噻吨酮作了比较。结果发现取代基的位置和结构对引发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8.
79.
通过激光动态法测定了常压下吡嗪酰胺在甲醇+水和丙酮+正丙醇两种混合溶剂中、温度范围为283.15~323.15 K间的溶解度,并使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λh方程、一般共存模型和修正后的Jouyban-Acree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其中Apelblat方程的关联效果最好。吡嗪酰胺在两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都出现了共溶剂现象,即当甲醇或丙酮的初始摩尔分数为0.6时,吡嗪酰胺的溶解度最大。另外使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包括Gibbs自由能、焓变和熵变,证明了该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通过得到的非线性焓-熵补偿图可知,溶解过程机理与共溶剂混合物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