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6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33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339篇 |
教育与普及 | 28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5篇 |
现状及发展 | 11篇 |
综合类 | 60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90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295篇 |
2005年 | 318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95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从Weil报道了亚甲蓝光敏氧化色氨酸(Trp)以来,人们已经研究了各种敏化剂敏化的Trp的光氧化,可是关于Trp的光敏氧化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疗药物和优良的敏化剂,红细胞膜的光损伤实验表明:HA的光动态作用对Trp的破坏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提高朱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 )α-葡聚糖酶(Dextranase)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根据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爱对酶基因进行优化与合成。优化后的基因片段与载体 pGAPZαA 连接,转化毕赤酵母 KM71 H。【结果】获得组成型分泌表达α-葡聚糖酶的工程菌 KM71 H/pGAPZαA-dex。发酵工艺试验中,摇瓶培养144 h,酶活为153 U/mL。6.8 L发酵罐补料分批培养92 h,酶活达到1218 U/mL。【结论】该工程菌以甘油作为碳源,发酵调控简单,产酶水平较高,具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5)中的17个模式,基于历史试验、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东亚夏季降水及东亚高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模式结果能较好模拟出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降水和高空纬向风较强的年际变率,以及东亚雨带降水异常和东亚高空急流南北偏移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外,预估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东亚雨带降水以及高空急流的年际变率增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吻合.同时也发现,虽然模式之间尚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雨带降水异常和东亚高空急流南北偏移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35.
36.
2 个品种(余水糯, 浙辐802)的水稻幼苗经白叶枯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弱毒株75-1处理后,均获得了对白叶枯菌强毒株 76-25 的系统抗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下降, 脂氧合酶( LOX)、 丙二醛含量升高Ti ron 削弱了75- 1对上述指标的诱导作用,导致75-1对余水糯和浙福 802 的互作由非亲和性类型转变为类似亲和性性类型.提示 O- .2 等活性氧介导的脂膜过氧化损伤及防御酶系统的活性变化与水稻幼苗对稻白叶枯病的系统性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7.
通过 CsCl- EB( 溴化乙锭) 密度梯度离心, 从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假单胞菌 AD1 菌株中分离并纯化出质粒pATZ- 1. 该质粒经 EcoRI消化产生 14 个限制片段, 以DNA 的 Hind片段为分子大小的标准,用作图法测出上述14 个片段的大小之和即pATZ-1 的分子大小为125 kb. 相似文献
38.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打破钝态层的稳定性,增加了Cl-的攻击性,代谢产物对钝化膜的侵蚀作用,多种细菌共同作用四个方面对重要的应用材料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阴极保护,控制营养条件,采用杀菌剂、保护层四个方面分析了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对微生物腐蚀的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要对微生物腐蚀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建立一个微生物、环境、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有待研究.积累各种材料对微生物腐蚀抵抗能力的数据参数开发鉴定、监控、预测微生物腐蚀的技术,研究包括抗菌材料在内的抗菌技术是两个重用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