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3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140篇 |
教育与普及 | 16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1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35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47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为明确旱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菌种类及其菌株培养性状多样性,采用ITS序列测定病原菌种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冀东地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的生长速度、培养性状、显微特征、致病力及其营养需求的差异性。根据生长速度将28株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分为快、中、慢等3种类型,分离频率分别占25.00%,67.86%和7.14%。菌落颜色分别为墨绿色、灰绿色、灰褐色和灰白色。BB19112508致病力最强,在中农6,新津春4号和娇子8号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7.78,54.07,53.70。BBCL19122506的假隔膜数量变化最大,1~14个;分生孢子的长度和基脐宽度最大,分别为139.17,4.24μm。BB19112508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乳糖;硝酸钠。BBCL19122506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可溶性淀粉;硝酸钠,硝酸钾。BBCL20052502产孢最适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培养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防治时应考虑优势菌株的比例。 相似文献
83.
对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洛伐他汀过程中胞内外有机酸浓度进行测定,发现菌形对发酵过程胞内外有机酸浓度和洛伐他汀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球状菌比丝状菌更有利于洛伐他汀的合成,并且球状菌的胞内有机酸浓度普遍高于丝状菌.通过把有机酸与产素关联,发现在高产批次中胞内柠檬酸,a-酮戊二酸以及丙二酸大量积累,并且在产素期维持三羧酸循环的低通量能促进洛伐他汀高产. 相似文献
84.
大型变压器介质油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报废的大型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动性球菌、假单胞菌、黄单胞菌等细胞,并对其形态和代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5.
混合菌--一类值得重视的微生物资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微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中,分离纯培养曾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也不断进发现很多生物过程是单株微生物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必须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混合菌资源已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混合菌资源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稻瘟菌产孢和生长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瘟菌131株系的一个突变体H6鉴定出一个控制产孢和生长的基因,突变表型测定结果表明H6为产孢缺陷兼生长缓慢型突变体。Southern 分析表明,此突变是由转化质粒单拷贝插入的结果。将H6与相反交配型蓖株1528有性杂交,分离出21个子囊孢子,突变表型与野生表型比例为1:1,表明此突变表型由单基因控制,潮霉素,抗性与突变表型共分离表明外源质粒手稿到基因的编码区,通过质粒拯求获得插入位点侧翼基因组序列,部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其与其他已经报道的基因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87.
白灵菇菌袋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现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乱显蕾,不但浪费营养,还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车间排污口取样,经分离,筛选出菌株M-4,通过对该菌株菌落形态及18S rD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鉴定为链格孢属.菌株M-4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基础油结果表明,降解7,d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定量分析,降解率达71.3%.对菌株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在相同接种量下,菌株M-4在含废弃蓖麻基润滑油12%的培养基中仍能较好地生长,并将其降解成污泥状,表明菌株M-4能在含油量较高的环境中良好生长,具有研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但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使得根际微生物(特别是植物促生菌)面临着生物/非生物的多重胁迫,在此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调控机制影响自身代谢活性和植物抗逆性,成为根际微生物 植物间互作的重要调控系统为此,该文论述了植物促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促生机制,着重探讨了土壤根际环境中缺氧、盐碱、酸铝、重金属/有机污染及施加生物炭等非生物胁迫、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下植物促进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响应及调控行为,旨在推动发展以植物促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基础的微生物 植物联合修复中轻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