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26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7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21.
大学校训精神意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本质上是院校办学理念的文化反映和哲学思考,是大学理念凝练后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科学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校训已经成为大学之魂,具有院校象征、隐喻和借代的功能,是大学理念的集中反映。时下各高校重新审视、厘定、释义大学校训和弘扬大学校训精神内涵业已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需。  相似文献   
722.
彭艳 《科学之友》2007,(7):122-123
文章论述了拉斐尔·桑西的《雅典学院》是代表他艺术最高水平的画作,巧妙的构图、丰富而有个性的人物群像,以及其中蕴含的深远哲学思想,使其成为艺术珍宝,也是拉斐尔人文主义思想最集中最典型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723.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型结构及文化等几个层面来探讨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724.
本文认为陈冬季与蔡宇知的西域研究新作《西域文化论稿》以文化内在机制为研究鹄的 ,选择了岩画、萨满教、古代文学、人生礼仪四种典型的西域文化现象 ,并试图透过这些文化现象钩沉和探索西域文化的历史内涵、精神心理内涵、艺术内涵及文化功能 ,这种研究代表西域文化研究一种新的趋势和走向 ,同时也显示着另外一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5.
卡夫卡在其文本《城堡》中,叙述了一个被称之为K的想要进入城堡而终不得的故事.K的焦虑与执着,恰好折射出卡夫卡在特定的家庭、种族和历史语境中的焦虑与反抗.卡夫卡与K的精神内涵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6.
通过对“死”和“性”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以揭示英汉语言的化内涵:宗教信仰、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民族特性、社会因素、人类明,等等。  相似文献   
727.
打锡是一项以锡金属为对象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江西莲花打锡工艺浸润了吴楚文化和庐陵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反映了器物制作技术与审美艺术的经验知识综合,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化遗产代表性项日名录。在梳理有关莲花打锡工艺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翔实地记录了锡工匠将“锡”变为“锡器”的全过程。莲花锡器制作共有17道工艺,可分5个阶段,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技术经验积累性与连贯性的统一以及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统一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28.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集中反映了社会各种文化各种观念的相互撞击相互激荡,其发展走向表现出新的特征:信息网络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社会化、高教大众化加速校园文化大众化等,也使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应正确处理四种关系,把握和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29.
高校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0.
语言是化的符号,化是语言的载体。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化内涵。笔从语言的灵物崇拜、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独特的人景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