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21.
222.
本文报导了利用盐和鹵水中所含的杂质Ca和Mg与硅酸钠生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作为栽体,富集分离撒量元素Fe、Mn、Cu的新方法。研究了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和组成与试样中Ca、Mg含量配比及与溶液盐度的关系。探讨了富集分离的最佳条件。此方法用于山东两大盐场(莱州和羊口)的盐和卤水中的Fe、Mn、Cu的富集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3.
本文对Tzeghai [1]等大分子传质模型进行了两点重要改进:(1)改进了缝隙出口处边界条件的提法,从而得到了简单的分析解,比他们的数值解节省了计算时间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结果在图形上分辨不出差别来。(2)考虑动脉壁的非各向同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转换数大于1%,对流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薄的动脉壁,对流影响不能忽略。说明了实验上所观察到的人工诱导的广泛的细胞损伤所产生的吸收量增加很大可能由于对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4.
在铁铝黄铜中,Fe_3Al 沉淀呈立方形、花瓣状和树枝状三种形貌.TEM(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表明,这三种形貌反映了沉淀相在粗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由于基体β′相和沉淀相的晶体结构十分相似,两者的点阵常数又正好是一倍之差,Fe_3Al 初析出时和基体共格.粗化过程中,沉淀颗粒沿<111>晶向生长,这导致了共格的失配和形貌的转化.  相似文献   
225.
用未知样品的已知分子量组分峰位订定了聚芳砜低聚体及其双烯大分子单体的凝胶色谱标定曲线,研究了较宽分子量范围(10~2~10~6)聚苯乙烯的Mark-Houwink参数在乙醇-氯仿混合溶剂中的变化情况;在低分子量区,以标定曲线为媒介,根据[η]M对流体力学体积的普适性,从聚苯乙烯的Mark-Houwink参数得到了聚芳砜低聚体及其双烯大分子单体的Mark-Houwink方程。  相似文献   
226.
本文陈述了应用Traube定律[1]通过煤真密度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煤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大分子结构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对用煤化学组成和煤结构划分煤变质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7.
刘海燕 《科学通报》1993,38(18):1727-1727
分子动力学模拟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力学、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经典的分子力学势不适用于研究化学反应,而一般的量化方法也无法处理含有上千个原子的生物大分于体系中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最近,Karplus 等人提出把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AM1 与分子力学势结合,并己将该方法  相似文献   
228.
制备木质素的接枝共聚物是利用木质素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分子接枝反应方式制备了木质素-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研究反应物分子量与接枝反应概率、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接枝接近完全;木质素参与反应的概率与分子量有关,高分子量者最高,低分子量者次之,中等分子量者最低;低分子量木质素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聚丙烯酸酯为主链的悬挂式接枝共聚物,较高分子量木质素则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木质素为核的包覆式接枝共聚物,两者往往共存于同一接枝分子中;接枝产物中基本不存在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229.
介绍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义和“电喷雾”质谱技术、“软激光解吸”质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230.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