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5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讨论润湿滞后现象的最佳实验方法。为了对比体积法、斜板法以及联用法(体积法与移动针头法相结合),在3块不同粗糙度固体表面上,采用3种方法对强亲水到疏水范围内的液滴进行润湿滞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表观接触角θap≤60°时,体积法对液滴施加的垂直外力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当θap>60°时,垂直外力会改变液滴形状、三相接触线长度及接触模式,不适合对润湿滞后进行测定。在斜板法实验中,由于液滴体积较小,其重力无法克服固-液黏附力与粗糙微结构产生的能量势垒,导致液滴无法在固体表面移动。移动针头法实验结果符合静摩擦力理论,且避免了因垂直外力导致的润湿阻力系数失真,可对θap>60°的润湿滞后现象进行测试。将体积法与移动针头法联用为润湿滞后实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02.
审读科技期刊时发现,相当多的期刊在正文中标注参考文献的起讫序号时序号间的标志符号使用了“~”、“一”和“,”,如“×××”“……文献”“×××”。这些著录都不符合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贝0》的规定:“一用于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这里的“一”借用了中文标点符号的标号半字线,它仅仅是一个标注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的标志符号。不少同人以标点符号的本来功能去进行文献标注,明明违反了规定还振  相似文献   
603.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2,(10):73-73
面对僵尸末日你将会怎么做?你有没有想过,你如何才能引领一群孤独的幸存者,在被60亿喜欢吃软乎乎的人脑的食肉动物统治的地球上继续存活下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个科研组为那些并未充分考虑这种困境的人提供了培训课程,用来为这种不期而来的危境做准备。  相似文献   
604.
作者建立了检测银杏内酯B(原料药)中石油醚(60~90℃)残留的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在5 min内能较好地分离石油醚的所有组分,样品的加样回收率(n=6)为98.8%,RSD为2.55%,低检测限为1.61×10-5μg.该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605.
目前对于现代日语中的推量表达研究方式较多,角度较广,但各种推量表现中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日语暧昧性的主要成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暧昧表达形式——推量表现,通过对日语中"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等推量表现的用法的对比、归纳、总结,以期解决学生混用推量表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6.
本刊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刊(双月刊),主要刊登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应用诸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研究简报等文章.来稿要求未在其它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过.来稿应注意如下事项:1.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文字精炼,论证严密,不得泄露国家机密.2.用正式的国标简体字,横排书写,文字清晰,标点符号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607.
一般过去时存在时态与时间的不对应性,主要表示过去时间,但也有3种不表示过去时用法,即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将来时、现在时和无时性。在研究它们的深层语义的同时,分析距离性学说,在此基础上结合原型范畴理论、图式理论,从隐喻的角度来探析非过去时用法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