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介绍了基于YT0-101通信芯片构成的一个远程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以YT0-101为核心构成的现场总线及控制节点形成了现场级部分,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对现场级的设备进行监控,该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调试成功.  相似文献   
42.
以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Fe(Ⅲ)为中心金属,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通过XRD,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MIL-101(Fe)吸附溶液中的As(Ⅲ),考察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溶液浓度及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影响明显,pH=9时,吸附效果最佳;MIL-101(Fe)对As(Ⅲ)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用Langmuir和TemKin模型拟合良好,303 K条件下,MIL-101(Fe)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211.42 mg·g~(-1);热力学参数ΔG、ΔH均小于0,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MIL-101(Fe)的中心金属Fe与亚砷酸根的配位作用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我国多地出现了淡季电荒现象,窃电现象更是加剧了电力供应的紧张。智能防窃电在线监测系统中规约模型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IEC101规约的深入分析对于防窃电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配电网故障定位也有很好的监测效果,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智能防窃电主站系统采用101规约与专变终端通讯。后台监测通过实时曲线图的更新、自动保存、实时告警等达到监测目的。性能稳定良好,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测试中,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铁基-新型有机金属框架MIL-101(Fe),并以此作为光助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研究其在可见光辐照下对苯胺黑药的降解性能,通过SEM、XRD、FTIR及BET等手段表征MIL-101(Fe)材料的理化性能.以单因素试验考察pH、H2O2投加量、苯胺黑药溶液初始浓度等条件对降解苯胺黑药的影响.结果表明,M...  相似文献   
45.
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羟基钴胺素的吸附与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浓度:树脂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5.31mg/g湿树脂,动态泄漏吸附量为6.22mg/g湿树脂.此外,还考察了洗脱剂乙醇的浓度对于解吸的影响,确定60%的乙醇溶液可以达到最佳的洗脱效果.  相似文献   
4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锐钛矿(101)表面的电子结构.首先对锐钛矿完整(101)表面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电子结构,得到了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表面的电子结构与体相基本相同,在完整表面上没有出现表面态,驰豫后完整的锐钛矿(101)表面是稳定的,表面价带主要由O2p组成,导带主要由Ti3d组成,表面导带态密度变窄导致表面能隙比体相能隙略增大.通过表面原子局域态密度和Mulliken净电荷的分析,推测O2c、O3c、Ti5c可能是活性位置.  相似文献   
4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IL-101(Cr)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XRD)和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IR)确定了材料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技术及物理吸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形貌与孔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IL-101(Cr)材料具有物相单一、大小均匀、结构稳定的特点。同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烟酸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对烟酸的吸附在20 min时即可达到平衡,且为准一级动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56.7 mg·g-1,且17 mg MIL-101(Cr)吸附剂可实现20 mg·L-1烟酸溶液中40%溶质的去除率。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探究MIL-101(Cr)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的合成及CO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并利用X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IL-101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达到3 142 m2/g,孔容为1.78cm3/g。根据77 K下N2吸附等温线数据,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法分析MIL-101的孔径分布,其分析结果与文献所报道的数据吻合。考察了CO、N2混合体系在MIL-101上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IL-101结构中不饱和金属Cr3+提供的活性位能从混合气体中高效吸附分离CO,而且对CO的吸附容量达到45.0 cm3/g(298 K,0.1 MPa),对CO的吸附容量约是NA吸附剂的2倍。  相似文献   
49.
50.
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的审定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代表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向大会汇报关于 1 0 1— 1 0 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审定经过。国际化学界在早期对元素的英文名称是由发现者给予命名 ,后来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 ,多以著名科学家人名命名。国际上对于 1 0 3号以前的元素英文名称并无争议 ,但从 1 0 4号、1 0 5号元素开始 ,究竟应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出现较大分歧。 1 96 4年底 ,前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 1 0 4号元素 ,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 ,符号Ku(中文曾定名为“”) ,以纪念前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