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鲍幼虫变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鲍幼虫变态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鲍因其幼虫营卵黄营养,且同昆虫和蛙类相比,鲍幼虫变态速度快、存在提早发育(‘anticipatory’developmental program)现象,是研究贝类乃至海洋无脊椎动物变态现象的理想模式.早期研究采用药理学和电生理学方法发现了GABA等能够诱导鲍变态的物质,并且提出了变态过程信号通路,但调节幼虫变态的分子机制仍然所知甚少.研究人员采用差异显示PCR和基因芯片等手段获得了一些变态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但是变态是由众多的基因和信号分子共同决定和影响的.传统获得差异基因的方法效率低、获得基因数量少、受公布的EST(表达序列标签)限制大,所以调控变态的分子网络和机制还尚未建立,缺乏对调控这一细胞过程的整体认识.转录组学分析获得大量变态差异基因,并且有助于建立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是研究变态分子机制的新方向.此外,变态差异基因的功能验证和注释是鲍变态分子机制研究的另一问题,基因干扰可能是解决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确定山核桃透翅蛾(Sphecodoptera sheni)幼虫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方法】采用频次分布法、6种聚集度指标(C、I、K、CA、M*/M、Iδ)、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对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大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计算Blackith聚集均数λ,分析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结论】建立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公式,可为该虫害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对天然柞蚕茧壳进行SEM观察,进行基本规格检验、力学性能以及透气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茧壳外表面的蚕丝无规律地松散纠缠在一起,内表面结构紧密、平整光滑;柞蚕茧的厚度仅为0.39 mm,克重能达到304.6 g/cm2;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低的透气率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分离纯化微孢子虫感染的柞蚕蛹内单细胞微生物,采用CTAB法提取混合样品总DNA,并应用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共鉴定了87个种,隶属于37个属17个科的细菌,主要分布在变形杆菌属Prote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揭示了微孢子虫感染的柞蚕蛹内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对细菌相关基因的COG(同源蛋白簇)注释显示,参与产能及能量代谢的基因数量所占比例最多;对蛋白序列遗传距离的分析显示,编码硫胺素、二硫键分子伴侣、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qrA亚基等的基因在细菌种群中遗传变异相对较大,说明在蛹环境中这些参与能量代谢的相关基因变异速度加快.研究感染微孢子的宿主体内细菌物种的多样性,对于进一步挖掘微孢子虫与细菌共寄生宿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5.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56.
<正>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中,马丁承认,"我不是李斯特博士,我是马丁船长,90年前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入口,可以通向另一个人的身体,只要不停地从一个身体跳进另一个身体,就可以永远活下去。"这种人类寄生他者身体尚属科幻情节,但此举在动物界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冬虫夏草就是一种被虫草菌寄生而丧命的蝙蝠蛾幼虫;钻入蟋蟀体内的马鬃蠕虫需要水下产卵时,也会邪恶地迫使寄主跳水自杀。这些病菌或虫子因为自身行动不便,于是进化出寄生的本事儿。尽管被选中的倒霉蛋儿多是腿脚利索的,比如蟑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用中华虎凤蝶非天然寄主植物马蹄香和毛细辛进行替代饲养中华虎凤蝶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3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喂中华虎凤蝶和太白虎凤蝶幼虫,对两种虎凤蝶各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蛹的量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以马蹄香饲喂的中华虎凤蝶到3龄即全部死亡.以毛细辛饲喂的中华虎凤堞能正常生长,并完成化蛹.结论 毛细辛有可能作为中华虎凤蝶的替代寄主,而马蹄香不能作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58.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59.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60.
在室温25℃±1℃,相对湿度55%~65%条件下,舍蝇的卵期0.92~1.25(1.04)d,幼虫期4~6.75(5.65)d,蛹期5~7.78(6.80)d,成虫产卵前期4~6(5.33)d.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13.92~21.78(18.82)d.还报告了舍蝇各虫期的主要特征和卵、幼虫及成虫的重要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