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3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外形与海星相似 背上长着成千上万只"眼睛" 凭借灵活自如的触须在海底四处爬行这就是与海星有亲缘关系的一种小型棘皮类海洋生物 --海蛇尾  相似文献   
192.
一日,同事们收到一盒来自马来西亚的果脯,大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忽略了各种包装说明,直奔主题。嚼下一块白白的、硬硬的、形似桃子果肉的东西,好半天都咂巴不出这东西究竟是用什么做的。于是,翻来包装细细研究——这果脯的原料既不是冬瓜,也不是杏,与通常见到的水果都不搭边,原料表上赫然写着:"肉豆蔻,柠檬酸,糖,食用香料。"竟然还是中文的!对我这个典型的吃客来说,肉豆蔻和肉桂  相似文献   
193.
194.
以武威明长城夯土遗址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分析夯土遗址表层的热劣化机制.X射线衍射及电镜扫描试验表明:遗址表层与母墙土的矿物成分相似,表层微观结构平滑,但风化明显.热劣化模拟试验表明,试样表层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及体积比热均低于母墙.热劣化过程中,表层与母墙的热传导系数与热扩散系数均维持稳定.研究认为,夯土遗址表层与母墙组成具有热性质差异的双层结构,在温差作用下,双层结构间的稳定热差异会使其接触面产生热应力差.热应力差的持续作用使接触面劣化疲劳,导致遗址表层与母墙分离,产生剥离病害.  相似文献   
195.
采用自制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黄芩苷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在温度为298~333K和质量浓度为10.00~60.00mg/L的范围内时,离子交换纤维对黄芩苷的吸附数据拟合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从而得到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焓、吉布斯自由能和吸附熵;并且运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得到离子交换纤维内扩散控制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41.08kJ/mol、反应级数2.190、速率常数8.435×10-4及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6.
以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度夏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象,从其体壁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细菌.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征进行研究;以16SrRNA基因测序为基础,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伯麦罗氏弧菌(Vibrio pomeroyi);人工感染实验验证了不论是注射感染还是浸浴感染,该菌株均能导致仿刺参发病甚至死亡.此外,将本次实验获得的伯麦罗氏弧菌菌株SUS(V.pomeroyi SUS)与伯麦罗氏弧菌的其他菌株,如V.pomeroyi LMG20537T(典型菌株)、V.pomeroyi 929进行比较,探讨了来自不同海域的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伯麦罗氏弧菌为南移度夏仿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而且表明MALDI-TOF MS技术结合微生物数据库MALDI Biotyper系统的鉴定方法准确、便捷、重复性高,非常适合于传统鉴定方法易混淆的种类鉴别,这为南移仿刺参的疾病检查和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7.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上部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配分:剖面下部样品的REE低,具有与现代海水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表明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很小.虽然剖面上部样品依然保留了海水的某些特征,如Ce的负异常和Y的正异常,但总体显示出平坦的REE配分形态,且REE高,接近平均页岩,表明剖面上部样品受陆源碎屑影响大.w(Al2O3)也表现出下部样品低(0.03%~0.94%,平均0.41%)、上部样品高(0.74%~5.04%,平均2.98%)的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皖南皮园村组硅岩很可能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水体由于海退的影响逐渐变浅,由深水盆地边缘环境转变为斜坡环境.硅岩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早期生命的出现、演化和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8.
采用同一提取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转移率进行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提取转移率,完善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转移率有显著差别,药材转移率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建议在黄芩药材质量标准中加入提取转移率这项指标作为药材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9.
高速逆流色谱(盐溶液体系)分离制备白芍中的芍药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芍药中的芍药苷的方法。以正丁醇-乙酸乙酯-5%Na2SO4(4:1:5,V/V)为两相溶剂体系,在流速为2.0 mL/min、主机转速为800 r/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从100 mg芍药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56.13 mg芍药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在98%以上,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捷且重现性好,适合芍药苷的制备型分离。  相似文献   
200.
郄海信 《甘肃科技》2016,(1):116-117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HIE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节苷脂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