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在轧制过程中轧机的辊缝发生变化,影响轧件尺寸,考虑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轧制板形等需要,可调整补偿系数,保持轧机辊缝恒定,精确的弹跳补偿数学模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AGC技术的应用,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常规的补偿模型得出优化的弹跳补偿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2.
詹博  翟秋菊 《科技资讯》2010,(18):49-49
本文介绍了夹送辊的位置控制,压力控制和影响夹送辊控制的因素。详细阐述夹送辊的位置控制和压力控制的思想及夹送辊控制影响因素的算法。实践证明,该卷取区域夹送辊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控制精度高,完全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提高了热轧带钢的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3.
斜轧管机在热轧无缝钢管中获得很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其辊型方程和轧辊开度方程的建立,方程的可操作性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附加弯矩模型。该模型提出,在确定辊系偏移距时,应考虑附加弯矩的影响;减少万向接轴的倾角,可以提高辊系的稳定性,从而给定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首次考虑摩擦弯矩和附加弯矩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四辊轧机辊系最佳偏移距模型。  相似文献   
66.
建立了附加弯矩模型.该模型提出,在确定辊系偏移距时,应考虑附加弯距的影响;减少万向接轴的倾角,可以提高辊系的稳定性,从而给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提出了非等辊距矫直的概念,并应用新的矫直理论对九辊矫直机非等辊距矫直方案进行优化,通过计算机仿真来分析几种辊距排列方案的优劣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8.
首次建立了摩擦弯矩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确定辊承偏移矩时,应考虑摩擦弯矩的影响;保持方向接轴铜滑块与工作辊扁头之间良好的润滑状态,可以提高辊系的稳淀性,这为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纸板供给是高速纸箱包装机的瓶颈之一,为了满足80箱/min纸箱包装机的供板需求,提出垂直与水平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垂直输送技术比较成熟,实际应用比较普遍,为了提高水平输送速度,提出采用纸板水平短距离移动机构和对辊输送机构相配合的设计方案,对各部件工作原理及结构原理进行分析,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实现快速输送。  相似文献   
70.
锂离子电池是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推动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应用于卫星、无人机等国家战略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高地.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不仅源于新兴能源材料的创新,还与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极片制造作为生产锂离子电池最核心的过程,包括制浆、涂布、辊压三大关键工序,制造的正负电极构成了电化学反应载体和整个电池的核心.在电极制造中,多孔多组分电极微结构发生复杂的演化与定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特性等性能.本文分析极片制造中制浆、涂布和辊压技术进展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电极微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演化以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旨在从“制造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视角形成对电极微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制造工艺的进一步认识,为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